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0

国外经典好书的章节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3 13: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FangJL 于 2025-5-14 06:32 编辑

在当前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不断接轨国际的背景下,年轻一代医生的外语水平提高,参与国际交流与学习机会也增多。这不仅拓宽了技术视野,也提升了学术写作和表达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手外科医生完成学位论文后,开始关注如何表达自己的临床经验与观点。
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阅读一些国外权威手外科教科书中的代表性章节,从中学习其严谨的写作逻辑、术式评价方法以及文献引用标准。
例如,这次在IFSSH会议上担任主讲的一位专家所撰写的章节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由于版权,不能展示所有内容):
1. 明确的数据基础
在章节开头,他首先说明了相关术式的自已病例数量,为读者提供了背景数据。这种“有多少例”不是笼统叙述,而是具体到自己多少年共多少例。
2. 客观的疗效评价
在结果部分没有说到过手术效果良好,更没有称赞。而是讲明各方面具体效果,如供区功能具体评价,明确说明了其局限性。例如:"术后不要期望两点辨别觉(2-PD)能优于7-8mm",这是说明足趾移植后感觉只能恢复到一般水平,有时感觉恢复更差,到不了正常。术后感觉恢复的评估是基于现实观察,达不到满意水平。这也是大家实践中观察到的。他说得实际和准确。如果说感觉恢复满意就夸大了。
3. 补充参考文献
章节末尾,他列出大量参考文献,既包括自己的研究,也涵盖了其他学者的文献报道,显示了他对术式的认识是建立在广泛证据基础之上的。
4. 再造指与拇指的差异分析
在技术层面,他还明确比较了拇指再造与手指再造在功能需求与解剖条件方面的差异,体现出精细的手术适应证分析能力。
5. 对争议与再手术的开放态度
他更有意列出争议,专门写了不同观点,争议问题和自己感觉没有解决的问题,手术后还存在的问题。这在国际书中很常见,很必要。这类章节,没有作者自己说自己手术如何好,而将不同观点和未解问题具体列出,这些是必须的。在章节中专门描述了“second procedure”(二期手术)的问题:
  • 明确指出术后部分患者可能需进行二期手术,如功能强化、并发症处理等;
  • 强调若不进行说明,读者可能误以为该手术无需任何后续操作,容易造成误解。

通过以上细节,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章节并不强调手术技术的“先进”,而是通过数据、文献、效果、尤其包括局限性、争议和后期处理等多个方面,提供一个完整、立体、可信的治疗方案。

IMG_2510.jpg
IMG_2514.jpg
IMG_2516.jpg
IMG_251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手外科网 ( 鲁ICP备1603985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0762号

GMT+8, 2025-6-20 12:50 , Processed in 0.01250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技术支持:山东济南

© 2001-2013 中华手外科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