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2|回复: 0

从中医理论看骨骼演化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7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骨骼演化,是生命演化较容易观察到的一类器官的演化。每段骨骼之间具有严格的演化痕迹,其中表达出的数字演化规律,对骨骼演化乃至生命演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从中医学的精、阴阳、五行来探讨骨骼演化规律,并借此思考生命演化,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1.从精透视骨骼演化

   在中国古典哲学中,精是宇宙元气的精萃部分,是演化天地万物的最基本物质。丰富多彩的宇宙,源于同一物质———元气。“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中天地之始也。”“通天下一气耳”。生命只是这团宇宙元气在相关阶段的演化产物。“烦气为虫,精气为人”,就是说宇宙元气有些演化成虫兽,有些演化成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死。……故万物一也”。

   对于生命体,精与元气是有显著区别的。精是具有生殖功能的精卵细胞,而元气是由生殖之精演化出的不具有生殖功能的精微物质。精与元气的关系为:精可化元气,元气可培育精,故可统称为精气。生命在精为母基下孕育,在元气推动下演化。

   精气,是生命体处于模糊混沌的初始阶段。相当于古典哲学中的“道”、“太极”的含义。道、太极、精气,都是指这种产生某一物质系的初始状态,生命在这一状态显示不出这一状态后的一切生命属性之间的差别。不妨称这一状态叫零差别状态。

   物质属性在“道”这种零差别状态中混然未开。正如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但正是“道”这种物质演化出后道阶段的所有物质,并和着自然数1、2、3……演化出有差别的物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太极,也是易经中代表的一种零差别状态。“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封”。

   精气、道、太极,都代表了一种自然物质系演化中处于初始阶段的零差别状态。鉴于古代科学水平的限制,人们还认识不到这一状态的物质实体结构。

   对于骨骼的演化,生命骨也是从分界不清的初始阶段演化而来。在单细胞动物,没有骨骼的形成。在脊索动物中,骨骼也没有表达出来,只是一条很清晰的脊索线,它是未来骨骼产生的母基。在昆虫动物中,演化出了外骨骼,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内骨骼。到了鱼类动物,才进化出脊椎骨。脊索,就是脊椎骨演化前模糊不清的初始阶段,包含未来动物骨的演化的一切构织模式,然而在脊索阶段又表现不出任何未来动物骨的一切属性差别。

   2.从阴阳透视骨骼演化之性

   宇宙从同一元气演化而来。不同的只是元气演化物结构不同,才具有可比较的阴阳属性差别。宇宙演化的每一步都是特化,所以每一步都产生阴阳。阴阳,反映出宇宙演化的反属性定律,宇宙演化出一类物质属性,一定会再演化出有差别的物质属性相对立。如正电子、负电子,质子、反质子,卫气、营气,脏、腑等。

   对于人体,演化出如下阴阳差别:

   (1)结构的差别:肌肉疏松、骨骼坚密,腑空、脏实等。
   (2)方位的差别:左手、右手,左足、右足,左眼、右眼,左耳、右耳,站立体位的脏上位、腑下位等。
   (3)功能的差别:阳化气、阴成形,兴奋、抑制,收缩、舒张,同化、异化等。

   人体正面透视,凡靠近中轴线上的器官,一般呈单体存在,如肝、脾、胰、鼻、嘴、肚脐、前后阴等。而中轴线两则的器官,多呈左右双体存在,如左肺右肺、左肾右肾,左脑右脑,左眼右眼、左耳右耳等。

   对于骨的演化,每一类骨的形状、骨序位、生理功能都有差别。如上肢骨:肱骨1块,尺骨、桡骨2块,上腕骨3块,下腕骨4块,指骨5块。数字1、2、3、4、5,对应着上肢骨的演化序位。其中相邻骨的数字之差是1。就是这数字之差1,反映着骨每一步演化质的差别。每一块骨,都由于演化的特异性,与相邻骨具有质的不同。

   “方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身之理,以阴阳二气常养百骸”。差别就是阴阳,差别造就了阴阳,大千世界元气归一,但每一演化都是特化,产生出新属性。每一块骨都与其它骨在空间、序位、基数方面存在差别。所以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说:“差别是谐和的本质”。

   3.从五行透视骨骼演化之序

   宇宙变而成章,化而有序。五行理论,是中医视野对自然万物演化之序的本质透视。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实际表示自组织物质系五个彼此有重大差别的演化过程。

   它是从一行到五行的演化,并在五行各自的演化基础上,以五行演化的序变基数再演化。研究认为,五行是宇宙同源物质演化在五个过程中的质的表达。

   五行,数字五,是个变量单位,它指的是自然物质演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手外科网 ( 鲁ICP备1603985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0762号

GMT+8, 2024-5-20 06:43 , Processed in 0.021046 second(s), 19 queries .

技术支持:山东济南

© 2001-2013 中华手外科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