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1|回复: 1

[其他] 医改莫忘临床科研制度改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9 21: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制度的原因,大学教授不去教学,反去大搞科研。某大学为扭转这一局面,设立“教学型教授”,意味着,教师不搞科研,不发表论文,只要一心一意搞好教学,教学效果好,仍能当教授。同样,也是因为制度问题,医院的临床医生不去重临床,反去重科研。多搞科研,多发表论文,医生既可增加收入,还可晋升职称。医生职称越高,工资待遇越高,得到的研究课题和资金也越多,于是他们越侧重搞科研,同时却越远离临床工作,人为造成资深医生或临床专家的短缺,加剧患者挂专家号难的问题。
  中国著名血液病专家陆道培院士日前公开举报其弟子、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病专家黄晓军教授有“学术造假和剽窃”行为,建议取消黄教授刚获得的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陆院士调查了黄的31篇论文,发现有超过20处数据造假(包括篡改数据、杜撰数据等),涉及论文有14篇。后经有关部门确认,认为论文有“数据有误、标注不清”等问题,但难以定论“剽窃”。
  笔者以为,“黄晓军事件”再次凸显制度弊端,正如陆院士所认为的,当下的制度就是让人急功近利、争名夺利的制度。换言之,是有问题的制度害了黄晓军。不可否认,学术腐败或学术劣质,均源于学术垄断,这是学术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医务界,拥有博导或教授等最高职称的资深医生,均会一定程度上对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实施垄断。项目多了,他们既要做医生,还要做许多兼职工作,自然无暇搞科研,不得不自己当“老板”,项目交由学生和同事完成。同事也只是兼职搞科研。对于研究质量和论文质量,则无第三方监管,而由持有资金的资深医生自己说了算。这就难免会出现学术质量问题。
  由此可见,让临床医生兼职搞科研,如果管理不力,既会影响临床服务质量,也会影响科研质量,到头来,得不偿失。
  笔者建议,新医改应兼顾改革临床科研制度,让医生从复杂的科研工作中摆脱出来,全心全意投入到临床工作中去。首先,应打破临床科研垄断,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定最合适的研究者。还可建立研究激励机制,允许在研究上有所成就的研究者拥有成果专利权。其次,医院应设立临床研究管理部门,负责选定参与研究设计、指导和管理的科研带头人(他们未必是博导或教授,必须公开选拔),并招聘与项目相关的、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专职研究人才,组成其研究团队。该部门还应负责管理研究资金、研究质量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及应用。第三,改革争名夺利的人事制度,建立向临床工作倾斜的医生激励机制,让临床医生职称与临床工作的质与量挂钩。医术好、医德高、受欢迎的医生,可破格晋升职称,并提高工资待遇。让职称与年资和学历脱钩,这样可不再出现“医学博士做不好简单的阑尾手术”的奇怪现象。如果医生在研究上有成就,但其临床工作的质与量不达标,则不能被评为“主任医师”,而只能评为“研究员”。还可将“主任医师”和“临床研究员”分为几个等级,这样,已拥有这个职称的医生不会满足于现状,还有更高的奋斗目标。
  总之,医生的本职工作是治病救人,不是搞科研,旧的制度却让主次颠倒,以致出现一系列问题。新医改应通过改革旧的临床科研制度和医生激励制度,让医生回归本色,让临床医生回归临床。
  (作者黄燕为健康时评人)
发表于 2011-3-10 12: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手外科网 ( 鲁ICP备1603985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0762号

GMT+8, 2024-5-17 13:49 , Processed in 0.024441 second(s), 20 queries .

技术支持:山东济南

© 2001-2013 中华手外科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