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77|回复: 20

显微外科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8 16: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事显微外科 30 多年了,以往一直忙于临床、教学、研科一线,感兴趣的是探索创新,兴奋点在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做了一台成功的手术,患者高兴,我也高兴,但我高兴的层级要高于患者本人。患者高兴的是残疾的手恢复了功能与外观,对他本人和家庭未来的生活又重新充满了期待。我高兴,是因为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发现或创造,这种学术研究上有所改进或突破所带来的愉悦,不亚于足球场上一个高难度的漂亮的进球,因为我看着患者开心的面孔时,我还会想像到以后会有更多受益于这个新技术的患者们的一张张笑脸,并且与同行们分享这些新技术时也会有点成就感。
  几年前,我的学生郑有卯就不停地对我讲,要把我这些年的研究心得发表出来让更多人知道,还半是严肃地对我讲:学术成果本身是要与大家分享的,你不能只是一个人陶醉其中。陈一衡前年温州会议时也再次“劝说”,让我也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上经常发表点什么。我说我一是觉得花时间在这上面是浪费时间,二是担心向大家晒自已的事有“自我炫耀”之嫌。一衡说我多虑了,现在大家都这样,并且我的学生们很希望经常看到我的消息和了解我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几个月前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胡勇主任发信息给我:28年前很多人还没摸过电脑时,你已经会用电脑编辑文章和书稿了,而且是用五笔字型打字;24年前你是中国第一批网民,有了家用电脑,使用电子信箱,1997年会用ICQ,1999年后又是较早用OICQ的用户之一;20年前我们对网站还不太了解的时候你已经建立和管理网站(中华手外科网)了……。但是现在大家都在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了,你还是在用QQ;老师你现在“落后了”,要与时俱进啊。我不知怎么回答,我觉得有电话和Email就很能满足需要了。前几天,研究生们讨论朋友圈、抖音、微博什么的,张立山说汪洋的手先天畸形的抖音有十几万粉丝了……,我插不上话,忽然觉得我真的落伍了,老了。
  今天晚上,学生赵祖耀说给我申请一个公众号,那我就从今天开始也玩一下这些新媒体吧。

  可是,有了公众号,得写点什么吧。我不太会聊别的,就说道一些我熟悉的显微外科方面的事吧。公众号还要有个名,我想我姓王,想说道一些显微外科方面的事,所以就叫王道显微外科吧。学生说王道显微外科读着不顺口,改叫“显微外科王道”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0-7-18 20: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当场医时遇到了断指患者
       提起显微外科,想说的事很多。前些年看过袁腾飞写的《历史是什么玩意儿》后,有一种写一本《显微外科是什么玩意儿》或者是《戏说显微外科》的冲动。后来想了想,还是不写的好。学术是严肃的事,不能戏说。正论也不行,因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想来想去,还是先写一些自已从事显微外科 30 多年来所经历的事吧。在显微外科界,我个人的经历比较独特,说不定其中有其他同道可以借鉴的地方。
       1987年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毕业,按以往惯例会被分配到部队医院工作。可是那年的分配政策突然有了改变,全都分配到基层部队。我被分配到了长岛55051部队海珍品养殖场当场医。那时候军队允许经商以补充军费开支。养殖场6月份成立,我7月份去报到。工作几个月后,场里有人4个手指被切断,长山要塞最大的两家医院——军队的327医院和长岛县人民医院都不会再植,就一级级向上汇报,结果在汇报过程中, 4(si)指离断最后被听成了 10(shi)指离断(有点像多人传话游戏),于是就“事大了”,上级领导很重视,安排专船从海岛到蓬莱,再乘专车从蓬莱驱车6个小时到了潍坊的解放军89医院。我一路陪着伤者到达时已经半夜了,但医院灯火通明(海岛那时晚上没有路灯,整个岛是“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岛听”),老军医周建国带领年轻军医王剑利等一班人马已经在急诊等着了,手术室也都准备好了,医院上上下下很重视。检查患者时看到只有 4个手指离断,才发现是误会了。1986年底,89医院刚刚成功完成了世界第 2例 10指离断手术,所以电话里听上级传达有一个10指离断的患者要送来做再植手术时,立即全院动员起来。要知道,世界第2例 10指离断手术是用直升飞机从临沂的解放军146医院空运到潍坊的解放军 89医院的。王剑利是高我一级在大学师兄,看到他已经开始参加断指这样高级的再植手术了,而我只能在海岛养殖场当场医,对他我眼神里很是羡慕,内心里极度地渴望。

1987年在55051部队养殖场当场医时的照片。这是在帮着修补渔网。

1987年在55051部队养殖场当场医时的照片。这是在帮着修补渔网。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9 12: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终于开贴啦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0 18: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初见“显微外科”
      今天写初次接触显微外科的事,自然就想起了老师王成琪和张成进。顺手拿起电话打给王成琪老师……“增涛?你挺好吧?”我说“王院长,我今天不知道怎么会事,突然想您了,就顺手打了电话。您现在挺好吧?”“增涛,我住院了,准备做冠状动脉搭桥。本想做了手术之后再告诉你的……。”我每年过节时一定会去潍坊看他的,但平时很少电话联系。今天不知为什么就是想给他打电话,没想到真有事,可能是第六感觉吧,用刚才电话中王成琪老师的话说,我们是“心有灵犀”的。
于是,下午我和刘林峰主任、陈超一起,开车去了潍坊。去之前联系了在潍坊市人民医院手足外科杨学栋先提前帮我买了鲜花与水果。
      下午下班之前在病房见到了王成琪老师,精神还好,手一直握着我的手,很有力。希望他老人家手术顺利。这几年来,在我的建议下他一直在写回忆录。手术康复后我去取回来发到网上与大家分享一个大医的奋斗历程。
      我想多和他聊聊天,又担心影响他休息。春节时见过,才几个月时间。那时他身体精神都很好,每天在跑步机上跑一个小时。我是他的学生,在 89医院工作时也兼做些秘书的工作,每次外出学术交流我都陪着他一起去。我们两人总有讲不完的话,在他的众多弟子中我想我可能是受益最多的。他的儿子王剑利也没有我与他聊的多。想起了1991年在广州白云山疗养院的几周时间,白天陪着他与朱盛修(时任中华显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也是中华显微外科学会的创始人)、程国良、李主一几个军队显微外科大家讨论学术的事,下午晚饭后和他两个人在半山腰的凉亭里听他讲过去的经历,从放牛娃到卫生员,再到医助,医士,上扫盲班,考上军医大学,在显微外科之路上一步步探索攀登……。
      在他身边工作那十几年的事,也是够写一本书的。
      现在是晚上11点,我刚回到家,心情不太好,初见显微外科的事,明天再写吧。












1991年夏天,与王成琪老师在广东合影。从右到左分别是黄教授(李主一爱人)、李主一教授、朱盛修教授、王成 ...

1991年夏天,与王成琪老师在广东合影。从右到左分别是黄教授(李主一爱人)、李主一教授、朱盛修教授、王成 ...

2020年春节与我的学生木森一起在王成琪老师家合影。才过去了几个月。

2020年春节与我的学生木森一起在王成琪老师家合影。才过去了几个月。

这是我在解放军89医院工作时住过的宿舍。当时住在这座黄色小楼的二楼。听说现在成了受保护的历史建筑。外表 ...

这是我在解放军89医院工作时住过的宿舍。当时住在这座黄色小楼的二楼。听说现在成了受保护的历史建筑。外表 ...

今天下午去潍坊市人民医院看望过王成琪老师后,顺便参观了手足外科,这是他们医院手足外科示教室,有60平方 ...

今天下午去潍坊市人民医院看望过王成琪老师后,顺便参观了手足外科,这是他们医院手足外科示教室,有60平方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0 20: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次“遇见”显微外科(三)
       想写初次“遇见”显微外科的事,结果在我心中那个显微外科的代表就得了“心病”住院了。就像 2016年的一天晚上,我终于安装好机械设备要开始去做Acland交给我的事——继续把他的临床解剖视频升级版做出来。结果第二天就听到了他的不好消息一样。看来,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事是不能随便说的,也许真的需要避讳?所以我先不提初次“遇见”显微外科的事了,等老师成功做了手术之后再说。现在想起了Acland,就说一下他老人家吧。
      Acland是谁可能很多中国医生并不知道,但是我觉得中国医生应该知道,他的解剖视频影响了无数的医生,现在网上可以搜到他的解剖教学视频,很值得一看。中国显微外科医生更应该知道,不仅是因为他在1974年就成功地做了胸大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头部创面,而是因为他发明了包括血管夹在内的很多显微外科器和世界上最早提出和组织显微外科基本技术培训的人。他制作的血管吻合技术培训视频现在仍是世界是最好的。
       显微外科想说的事太多,无法按时间顺序写。想到那写到那吧。现在想起了Acland,那就先说一下他老人家吧。
       刚才在网上搜索“Acland”这个名字,出现了很多与他有关的资料。10年前网上还只有介绍他的英文资料,没想到现在已经有很多介绍他的中文资料了。         
       还有一个器械公司的网站专门介绍“Acland与显微外科”。网址是:http://www.td-med.com/newsitem/278159068
里面是这样介绍Acland 的:

RobertD .Acland与显微外科
       Robert D .Acland为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外科教授,研究领域涉及显微外科、整形重建外科、组织解剖学等。
        Robert D .Acland出生于1941年6月20日,在英格兰的埃克塞特,青年时期他去了乡村学校,然后又去了多塞特郡的布赖恩斯顿学校,他对“打破规则很感兴趣”。他有机会在布赖恩斯顿学习木工和焊接技术,后来将其用作外科医生的实用技术。
       Acland于1959年在伦敦医院医学院(现在是Barts和伦敦医学院和牙科学院)开始工作。1964年毕业后,他在坦桑尼亚的Bukumbi医院实习,在那里为一个被狮子打伤的男孩制造托马斯夹板(小夹板)。这种经历提高了他对手术的兴趣,并使他觉得他可以用手帮助人。Acland继续他在曼斯菲尔德北安普敦的高级内务员(SHO)的医疗培训,然后在牛津大学做SHO。1969年,Acland在Swindon担任普通外科高级注册官一年。
       Acland申请并获得医学研究委员会的资助,以改进显微外科手术。通过这笔资金,他于1970年返回伦敦医院,在那里他改进了用于显微外科手术的针和线,发明了“Acland微血管钳”,并研究了如何防止微血栓形成。他开发出更小的针和螺纹用于显微手术。
       在Canniesburn医院时,Acland进行了细致的显微手术操作,可持续14个小时。1975年,他接受了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Kleinert-Kutz手中心建立显微手术教学实验室的提议。
       Acland在1981年路易斯维尔大学新鲜组织解剖实验室成立时发挥了重要作用。1983年,Acland被任命为新鲜组织实验室的主任,Wald博士完全退休后,在 Acland的领导下,实验室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和改进。作为主任,Acland开始从显微外科教学转向解剖学。
于1993年秋开始制作《Acland人体解剖学视频集》       Acland 在国际手外科与显微外科甚至整个外科界,都享有极高的声望。国内很多医生也看过他的解剖视频并受益。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显微外科医生应该进行及如何进行技能训练的人,并出版《血管吻合培训教材与视频》。
      他在1974年首先完成了胸大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头部创面手术。而当今很多医生还在把穿支皮瓣当成新东西。
      他发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血管夹等系列显微外科器械。


acland.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0 20: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王教授的经历果然不同凡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1 20: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临其境
温故知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2 23: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足和手相比,为何足有第三腓骨肌?有何意义?
为何足有伸趾伸拇短肌?有何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3 10: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足的拇收肌应该是一个退化的肌肉
因为拇趾基本不需要内收功能,反而会引起拇外翻畸形
为何拇收肌没有退化掉?有何意义?
图片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4 09: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Acland 的认识过程,在几年前纪念他老人家的一篇文章中我提到过。那篇文章发表在中华手外科网上,担心大家查找不方便,我把那篇文章重新贴在这里:


如果你不知道Acland是谁,那先请您点击这个链接http://www.soku.com/search_video/q_acland?_rp=14522746130784q3En9 点这个连结,打开网页后,里面的解剖视频就是他制做的,全世界的医生都在看和学习这个视频。

      夜深了,我想睡但睡不着,心里在一直想Acland的事,不写点什么肯定无法入睡。
     昨天晚上赶火车去上海华山医院参加《中华手外科杂志》的定稿会。刚下火车就收到邹继耀从美国路易威尔发来的信息,说Acland去世了。我感到很突然。本来计划今年请他来山东做学术交流的,结果他老人家走了。

     消息是KleinertSociety发的: 1.jpg
发这个消息的是美国cleinert 手外科中心。这个中心是中国手外科的发源地,王樹寰院士和顾玉东院士都在那儿学习过手外科。现在积水潭医院和国内其他医院仍有多名中国手外科医生在那里进修学习。
     从这个消息中可以看到手外科人对Acland 的高度评价,几乎全世界每个手外科医生都分享了他的知识。   Acland 在国际手外科与显微外科甚至整个外科界,都享有极高的声望。国内很多医生也看过他的解剖视频并受益。
优酷网上可以免费看到盗版的Acland 解剖视频 :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显微外科医生应该进行及如何进行技能训练的人。

     他在1974年首先完成了胸大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头部创面手术。而当今很多医生还在把穿支皮瓣当成新东西。

     他发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血管夹等系列显微外科器械。

       。。。。。。
   
    世界显微外科学会的前主席魏福全院士在他那本世界经典著作里,把Acland称为显微外科的先驱,并在书中多次引用Acland 的话。
2.jpg

3.jpg


4.jpg

我对Acland 的了解,是多年前在美国路易威尔cleinert手外科中心做fellow的邹继耀告诉我的。
   2009年,我的《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学图谱》出版,我让邹继耀捎给Acland 一本。收到书后,Acland 即给我来了信:


    Dear Dr. Wang,
    Your Photographic Atlas of Microsurgery is excellent.  Everyone whohas seen it isgreatly impressed.  I will be glad             tocontact themedical publishers that I know, and ask them what they think aboutmaking anEnglish version.
    I am notproposing to take an active roletowards a translation, except to act as awilling messenger for you.  I would         like to hear directly from you,thatthis is what you wish me to do.  Do you wantto see an exacttranslation page by             page, using only the Chinese text?  Is thereanything else, that you would wantto add?
    I am concernedthat a translation may be veryexpensive, but we will see
    My colleagueDr. Sara Atkins from England hasgood contacts at the Journal of Plastic,Reconstructive and                           AestheticSurgery.  She will write a review ofyourAtlas.  I know that she is writing to youfor some information, sothat         she can write a strong review.
    Sincerely,
    Robert DAcland, MD
    University ofLouisville


     他的来信,让我感在很开心。能得到他这样的世界大腕的认可,对当时偏安一隅默默做事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让我更加坚定了我所走的路。那时我走的路和其他医生不一样。我不是为了升职或金钱或权力,而仅仅单纯地为了当一名好医生,一名能诊会治的医生。2001年受董先雨副厅长兼院长的邀请来山东省立医院创建手足外科时只有37岁,要在外科方面做一名好医生,深感解剖的重要性。为了解决手术中遇到的问题,建立了解剖研究室。这在当时会被人看低,因为大家都在做与组织工程和干细胞相关的“研究”,做解剖显得档次太低。其实,我在低温医学方面也研究到了细胞水平,并且也是国际顶级水平。
     得益于丁自海教授的指导和推荐,钟院士知道了我的工作,邀请我担任中国《临床解剖学图谱》全集《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学图谱》分卷的主编。《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学图谱》得以出版。这本书中的内容,开始只是为了给自已和学生看的,不是为了出书。书出版时,我还有一点小小的不舍,有一点自已的孩子出嫁了的感觉,同时还有一点点的不安和期待,不知道同行对我的显微解剖会如何反应。
     Acland 的来信,顿时让我心踏实下来。
    接着我又给他回信,希望他能来中国讲学,让中国医生分享他的知识。
    他立即给我回了信:
Dear Professor Wang,
Thank you for your e-mail.  I also read your e-mail to Dr. Atkinswithgreat     interest.  Whenyou wrote I was on my way to England because of asad event in my family, and Ihave not been able to reply till now.
To research  the best options for distribution of your book, Iwillcontact people I know in the traditional book publishing business, and Iwillalso get information about the possibilities for onlinedistribution.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myself to you.    I was one of theearlywork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vascular instrumentation andtechnique,beginning in 1967.  My main contributions were in instrumentdesign,and in the organiz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In 1975 I movedfromEngland, which is my home, to the USA to start a new microsurgeryteachinglabora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At that timeLouisville wasthe leading hand surgery center in the USA, because of the greatpartnership ofDrs. Kleinert and Kutz.  My teaching laboratory wassuccessful, although Iwould do many things differently if I could do it allagain.  I wrote asmall instruction book, and a set of instructionalvideos, which are still usedtoday.  In addition to being a teacher, Iwas quite active as a clinical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on.
I have always been aware of the strong parallel evolution ofmicrovascularsurgery in China, and I feel humble when I consider the technicalsuperiorityof my Chinese colleagues.  I have thought about the manyreasons for thisgreat difference.  My worst fear, because of mybackground as a leadingteacher, is that in China you have had betterteachers.  
In 1981 I had the chance to set up a new teaching laboratory forsurgicalanatomy.  This lab became very active, and I slowly movedinto a secondcareer as a surgical anatomist.  Much useful work hasbeen done in ouranatomy lab.  Like you, we never used embalmedcadavers.  At first weused no preservation, so all work had to bedone in a hurry.  Then webegan using a technique of “lightembalming”  that maintains excellenttissue color and flexibility forabout 6 weeks.   My own bestcontribution in anatomy has been a seriesof instructional DVDs for studentscalled “Acland’s Video Atlas of HumanAnatomy”.   For this I developeda new rotation technique that makesthe dissected specimen appearthree-dimensional.  On my website Theyare are used around the world, so Iam now approaching the end of my career (I’m68) with some feeling ofsatisfaction.  I would be glad toshareinformation with you, about the special “low technology” for making thesevideos.
With regard to you kind invitation, it is difficult for me to make any plansatpresent.  I mentioned a sad event in my family: my brother diedtragicallyjust a few weeks ago.  Because of this, all my thoughts andplans fortravel, with my limited funds, are for strengthening my family inEngland. Still, I hope to be in close contact with you by e-mail, andthroughtraveling colleagues.  I have two different e-mail addresses:this one isthe better one to use.
Sincerely,
Bob Acland
     
      他在信中讲因为他兄弟生病去世,他不能来中国了。信中说他年龄大了,学术生涯快要结束了,很原意把他的制做解剖视频的经验与我分享。
      2011年我去路易威尔,他和蔡智民一起给我接风。邹继耀说,他是大腕,所以极少有人能请得动。能来给我接风,说明他对我很重视。请我吃的是中国餐,我很习惯,但是Acland不习惯。他在吃辣炒猪大肠时觉得口味有点怪吧,田惠元医生告诉他是猪的大肠,他有点想吐的样子但忍住了。
       5.jpg


(照片从右到左分别是:蔡智明、Acland、我、田惠元(蔡智明的女婿,也是kleinert手外科中心的骨干医生)、邹继耀,最左边的是台湾大学附设医院(简称台大医院)整形外科来kleinert进修的医生)

接下来一周我在kleinert中心参观,并按事先安排做了一次学术讲座。讲了一次后,他们还想听我讲,田惠元医生和一位印度的医生要求把该他们讲座的时间,改由我来讲。于是我我又多讲了一次。    非常感谢田惠元医生及蔡智明医生一家在那段时间里对我的关照。

      当然,我肯定要去Acland的实验室访问了。这是我去路易威尔的主要目的之一。
      到了Acland的实验室,他和我一见如故。

   下面照片中的这块石板是他在一次外出时,路边上捡到的,觉得上面的字写的很有意思,就拿回来放在他的研究室里了。  “preparation, the only short cut you'll ever need totake.”  这句话对我们来讲真的很有启发。
6.jpg
下面的照片可以看出,那天他和我真的都兴致很高,只是他讲这个石板的故事,就让我们感到非常开心。
7.jpg
8.jpg

10.jpg
9.jpg

11.jpg
    关于他的实验室的设备,以及如何用,我不太好问,怕有剽窃的嫌疑。但是他却主动向我一一讲解,并且把他将来想做的事,以及怎么做,也对我讲了。
   这时我觉得,他把我当成他的传人了。他希望他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很信任地交给我来做。我带了几张我做的解剖挂图送给他做为礼物,他很喜欢。
12.jpg

13.jpg


之后,我们还在咖啡馆里谈了很长时间,也是兴致很高。一支笔,两杯咖啡,一摞下纸。拿着笔和纸,边讨论边画和写
14.png

15.png


我走的前一天,他让我到他家里去。他有两处房子,一处是大的庄院,听说很大。他对我讲:今天他最重要的事有两件:一是我的到访,二是那个庄院里修了一座桥。
  我去的这个家,是他日常工作生活的,离大学很近。另外那外庄院离大学远,只有在休假时才会去。

   16.jpg

      是邹继耀开车接我去的他家。

      17.jpg

  Acland的爱人是犹太人,很热情,他们夫妻二人很恩爱。
   18.jpg   这是他们家的后花园。
19.jpg
  他摘他种的小西红柿给我吃,并问我中国有没有,我说中国有很多,还向国外出口。
20.jpg

  他又摘了一些,晚饭做沙拉用。
21.jpg
  他说,院子里的这些,都是他自已建的和种的。

22.jpg
  这张桌子上的东西,是这么多年以来,到他家里做客的人留下的字。他要我写点东西贴到这张桌子上。我很喜欢狗和猫。刚好他们家里养了一只胖猫。
    23.jpg

  这是在他家小餐厅吃Acland亲手做的用刚从后花园里摘下的果蔬做的沙拉。
    24.jpg

    25.jpg

    27.jpg

  他送我他的解剖视频和血管吻合视频,并细心地给了我一份视频的文字word版,可能是怕我听不太懂吧。我当时跟他讲,想把他的显微外科技能教程和他的解剖视频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他微笑着对我讲,不用了,中国会有盗版的。等我回国后上网一看,果真有盗版的放在我国著名视频网站优酷网上。
    
   28.jpg
   从他那儿回来后,因为想做的事太多,所以一直没有去完成他希望我做的事。直到今年博士生许靖的到来,才开始计划进行他教和叫我做的事。
周二刚把相关的器械设备准备调试好,心想终于可以去做他当年教我的事了。等今年下半年山东省手外科学术年会时,我把他请来,让他看一下我做的,并指点一下。
      周三他就去世了。
      我不知道他对我会怎么看我。但我觉得有点对不起他,有点辜负了他对我的期望。
      回想一下这几年,其实也并不是挤不出时间来,而是我没有安排好时间,没有把这事当成最重要的事来做,还有一些时间浪费了。
      以前常常想起他,也常常在学生面前讲起他,并且每每讲起他,内心涌起的是一种自豪,一种被一个伟大人物认可与重视的自豪。
      但是现在,再想起他,心里有的是难过和后悔。我感到我以前向别人讲我和Acland的事时,虚荣多而用心少。
      我有点辜负了他老人家。
      我跟许靖说,我们刚做好了准备做Acland教和希望我们做的事,结果第二天就听到了他老人家去世的消息,这是不是太巧了?冥冥之中注定了要继承他的事业。我们的作品完成后,一定要注明这是Acland的遗愿,创意和方法都是他传授的。
     。。。。。。
     音容笑貌今犹在,故人已乘黄鹤去......





2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4 15: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wenlong 发表于 2020-7-22 23:01
足和手相比,为何足有第三腓骨肌?有何意义?
为何足有伸趾伸拇短肌?有何意义? ...

张主任,你的意思是让大家讨论?还是咱们两个人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4 15: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wenlong 发表于 2020-7-23 10:42
足的拇收肌应该是一个退化的肌肉
因为拇趾基本不需要内收功能,反而会引起拇外翻畸形
为何拇收肌没有退化掉 ...

为什么说足的拇收肌应该是一个退化的肌肉?您的证据是什么?
拇趾当然需要内收功能。
拇外翻的原因很多,拇收肌切断术是一个传统的“骨科”医生的思路,而不是理解剖了解剖与生物力学的足踝医生的思路。
咱们一个一个问题地讨论吧。
先请教您一个问题:足拇收肌为什么有两个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5 19: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理解,拇收肌的作用,是和拇展肌相拮抗,形成力学平衡,在拇趾在中力位时,它就没有作用了
至于两个头,横头是内收作用为主,斜头同时有跖屈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5 23: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wenlong 发表于 2020-7-25 19:23
我理解,拇收肌的作用,是和拇展肌相拮抗,形成力学平衡,在拇趾在中力位时,它就没有作用了
至于两个头, ...

足拇收肌横头主要作用是维持前足横弓,对足拇趾的内收作用较小。足拇收肌的斜头才是主要起内收拇肌作用的,也有跖屈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6 09: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对对
这样理解,拇收肌还是很有意义的
人体每一个结构都是进化的产物
存在即是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6 17: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次“遇见”显微外科(四)



刚刚,刚刚。王成琪老师手术顺利完成。一千种一万种担心,都放下了。

感谢上海瑞金医院心外科赵强及心内科张瑞岩主任。感谢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外科的医护人员。


王成琪老师是1931年出生的,接中国的传统说法,今年90岁了。年底该庆贺90大寿了。

王城区.jpg

这是2019年春节前的合影。还是穿军装显得精神。



人生都有很多坎,要一个一个地迈过去。


现在可以接着讲初次“遇到”显微外科了。

1987年7月23日,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长岛55051部队。为什么7月23日这个日子记得这么清楚?因为这个日子让我感受到了命运的安排。7月21号从蓬莱坐船去长岛守备师,上船后海上就起了大雾,能见度很低,坐到堆在船后甲板的行李上,只看到被螺旋浆一分两半成v字形的海水,周围什么都看不清。约 40分钟后,突然云开雾散见日出,一个美丽的小岛沐浴在阳光里。我和一起去报到的同学华续明(上海人,现在上海新华医院脑外科工作)商量,先不去报到了,因为报到后不知道会被分到那个小岛,先在这个漂亮的岛上玩两天再说。两天后,也就是报到截止日期前(7月23号)去守备师政治部办手续,才终于得知了具体工作单位,华续明去三团报到,我去55051部队海珍品养殖场。养殖场场部就在这个美丽的岛上。场里养殖有一万亩扇贝、另外在小竹山岛(无居民海岛)等养有鲍鱼、海参,还有多条船出海打捞“大对虾”。我是场里唯一的军医,平时负责发点头痛感冒拉肚子的药,给厕所洒杀蝇蛆的药,检查食堂的卫生,定期去几个小岛巡诊,顺便为周围几个渔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日子一天天过着,没有想过显微外科什么事。至到有一天,场里的一个工人4个手指被电锯锯断,我这个军医陪他一起去潍坊解放军89医院治疗,才第一次亲眼见到了断指再植手术。在医院陪床照顾患者的两周里,才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显微外科。显微外科这个词,在我心里是那么的神圣,我幻想着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名显微外科医生。

那时的长岛很美,但心里有了“想法”的我不能幸福地去享受也没有心情去欣赏周围美景。每天傍晚我带着场里的两条狗,翻过一个小山包,来到一个小山凹。这个小山凹三面是山,一面是海,海滩是长岛少有的非常干净的细沙滩。有一条旧木船半埋在沙子里。每天来这里只有我一个人。沙滩、旧木船、狗、吉他还有抱着吉他的我。风吹树叶沙沙地响,与海浪一波波地打在沙滩上的声音很合谐,而我感觉到的却是静,很静,很有孤独感的那种静。望着夕阳下矗立在海中的望夫礁发呆。显微外科?——小岛?;小岛?——显微外科?、、、、、、阿黄趴在我身边,大黑不知跑哪去了,我起身回场里时它才会出现在我身边。这个小山凹我一个人享用了一年。离开长岛18年后再去,这里新盖了很多房子,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区,要买票才能进去,并且是与很多人共同分享而不再是我一个人独享了。


这个是现在网上找到的长岛望夫礁景区宣传资料。这就是当年每天傍晚我一个人坐在山凹沙滩旧木船上发呆的地方。图片中的房子是这几年开发旅游才建的。旧木船也不知道弄到什么地方去了。照片看着很美,但生活在那里时是另外一种感觉。就像驻岛部队的军歌里唱的:来到这里两三天,都说很新鲜;住在这里两三年,看谁意志坚。

长岛1.jpg

       长岛2.jpg

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有一年腊月二十八,一位渔夫被迫出海打渔,突遇风浪而一去不返,他结婚一年多的妻子悲痛欲绝,整天抱着不满月的孩子站在海边,希望有一天奇迹出现,她的丈夫能够平安归来。但是过了很多年,亲人没有归来,她变成了不动的石像伫立在那里。



1987年7月21号到了长岛,玩了2天后,23号才报到。1988年 7月17号接到调令离开长岛去大陆上的部队医院工作。当天我就收拾好行装,准备第二天离开,但是晚上起了大风,且一刮就是5天,直到 7月 23 号,也就是一年前我到长岛守备师海珍品养殖场报到的同样的日子,终于风变小了得以离开长岛登上大陆,走向新的生活。7月23号,我一直记着这个日子。

开始听说是让我去烟台解放军107医院,后来正式文件是去兖州91医院,实际上最后去的是潍坊解放军89医院。“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那时的89医院在坊子,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小镇。到了医院先去药房找已经工作的校友打听情况,得知有可能被分配到的科室是麻醉科、小儿科或传染科。真到了医院政治处报到,结果是让我到外二外工作,也就是著名显微外科专家王成琪教授所在的科室——全军创伤外科中心。这出乎我的意料。到了外二科,正好王成琪教授和张成进主治医师二人在办公室,王成琪教授用手一指张成进主治医师,对我说,你先跟着他吧。

我的显微外科之路从此开始起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7 02: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手外新手,记得是18年无意间在百度上翻到张文龙教授的手外科笔记,刚开始翻了两三页就被内容吸引住了,然后用了5天时间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也在日记里知道王教授,看完笔记对我感触很深,张教授对学术的探讨严谨,刨根究底,更是对学术的一种渴望,也让我对显微外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因为自身种种原因,今年才开始进入手外科,以后的路很漫长而且艰辛,梦想着自己可以成为一名手外科医生,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去省立医院进修学习,也时刻关注王教授的从医心得,成为王教授的读者我感觉是多么的幸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7 20: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星哥123 发表于 2020-7-27 02:18
本人手外新手,记得是18年无意间在百度上翻到张文龙教授的手外科笔记,刚开始翻了两三页就被内容吸引住了, ...

一起交流,相互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19: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ZUMAX速迈,快速迈步走

显微外科医生当然喜欢好的显微镜。莱卡、蔡司两大品牌真是好,但价格也很牛,一般医院买不起。国产品牌真是便宜,但技术水平真是不敢恭维,并且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低档次。囊中羞涩加之许多单位对显微外科不重视,所以国内用的最多的还是国产的几万元一台的简易显微镜。

1.jpg
我们的显微培训中心用的也是30台国产的显微镜。因为教学经费不充足,所以只能买国产的
2.jpg


2004年刚在山东大学开讲显微外科时,借用的是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的显微实验室,有8台莱卡显微镜。
4.jpg

3.jpg

5.jpg

6.jpg

7.jpg


我们科室目前用的是莱卡手术显微镜,今年为了开展淋巴外科等超级显微外科手术马上会进一台放大倍数77倍的三鹰公司的显微镜。
22.jpg
21.jpg



2015年Koshima教授邀请我去日本显微重建年会演讲时,我看到他手术时用的是放大100倍的超级手术显微镜,心里很是羡慕,很想也能拥有一台,可一问价格是人民币一千六百万,顿时一点买的想法也没有了。当时感觉在显微外科手术方面,国内外有点不公平竞争。再细想一下国内,大医院与中小医院的医生之间也存在不公平竞争问题。所以国内很多人都在讲,一个好的工作平台非常重要,要到大医院工作才会有好的发展,甚至有人说在什么级别的医院就具有什么级别的水平。同一个医生用好的手术器械做出的手术肯定质量会更好。比如有时候做断指再植或组织移植时,血管非常细又很短,医生只有一次吻合血管的机会,吻合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手术的成败,这时候好的显微镜与显微器械、显微缝线就起决定作用了。

9.jpg
这是放大一百倍的手术显微镜,左边紧挨着的是显微镜工作站。16000000元一台。

前些日子专门做手术显微镜工作站的北京智林仪诚公司老总韩林向我推荐一个名叫:“ZUMAX速迈”的国内手术显微镜厂家时,我看着他的脸想猜他是那样意思?对国产显微镜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是,进口显微镜实在是太贵,国内大量开展显微外科手术的中、小医院买不起。我内心里希望国内也有厂家生产高水平的手术显微镜。去年他们送过一台显微镜来让我看,没想到光学系统的技术水平惊着我了,成像质量接近莱卡与蔡司,但价格便宜非常多。国内太需要这样的显微镜了,我说可以帮他们宣传,但是他们告诉我目前只有口腔门诊用的,没有显微外科临床手术用的对手镜的手术显微镜。我极力鼓动他们赶快生产我们显微外科手术用的显微镜,一旦生产出来,市场销售肯定会很好的,国内正缺少这种性价比高的中档显微镜。他们听从了我的建议,很快就做出了显微外科手术显微镜,运过来让我看,我给他们提了很多改进建议,他们马上又回去改进。这次我去苏州正好有机会去速迈公司去看了一下,对他们的手术显微镜更有信心了。期待着快点出来完全符合我心中标准的手术显微镜。
去了工厂才知道,他们在口腔门诊显微镜领域,经过几年的努力研发,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是第一(60%)了,超过蔡司等其他所有品牌的总和。


这是他们的头戴式放大镜。橱柜里还有一个朗平签字的排球,朗平老家是苏州的。
10.jpg

我跟工人学着调试显微镜光学系统
11.png

和技术人员讨论
12.jpg

看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已经氙灯改为LED光源,可用10万小时。以前的氙灯有效寿命是500小时。
13.jpg

参观显微镜 3D显示器,特别是他们已经有了裸眼3D显示器,我也就习到了裸眼 3D显示器的原理。
14.jpg
15.jpg


这是测试镜头质量的仪器。
16.jpg

这是供显微陪训教室用的桌面台式显微镜。
17.jpg

这是他们的组装车间
18.jpg


走之前与他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合影
19.jpg

这是在正在研制改进中的手术显微镜
20.jpg


今年下半年我会帮他们改进设计,尽快生产出符合国内需求的高水平的手术显微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18 15: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被“骗”上B站直播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的学生刘美侠等今年3月份与我联系过,希望我在网上给他们做个讲座。

    这是学生3月24号给我发的微信:“老师您好……因为我是1st-Aid社会实践队的成员,我们实践队主要致力于向大众普及更多的急救知识,提高院前急救的力度。我们主要致力于普及CPR、海姆立克急救法、三角巾绷带的使用、骨折的应急处理等等。上了您的课之后,我认为,我们生活中也经常遇到断肢、断指等情况,这些也属于急救的情况,在遇到这些情况时如何正确止血,如何正确保存断掉的肢体,显微外科究竟能解决那些问题和情况,我认为如果更多的人能清楚这些问题,能给更多的家庭带来温暖!因此我们想要举办一场讲座,想邀请您给我们学校更多的学生讲一讲显微外科的发展与现状,显微外科能解决哪些问题等,还有一些常见的情况,如断肢、断指等情况的紧急处理办法,我们也想邀请您当我们实践队的指导老师!不知道老师能不能答应我们的请求!

我回复说:这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好事,我当然原意参与你们的工作。题目可以叫《人手的秘密》。内容如下:你知道你的手为什么会出汗吗?手上的汗毛都是歪的,可向那个方向歪你知道吗?为什么?看手相算命真的有点道理?5个手指为什么不一样长?示指和环指那个长?为什么?人老了为什么手掌与足底会裂口子而其他部位皮肤不会?猴、猿、人的手有什么不同?在不同民族中拇指与各个手指有什么文化含义?手能听到声音吗?手能完成复杂的动作但有些简单的动作却做不了为什么?手指受伤了现场怎么急救?断指再样再植回去?手指没有了可以再造出来吗?。。。。。。人手有很多秘密你想知道吗?

之后又几次催我早点讲,我说8月份吧。于是他们8月13号告诉我:“老师,我们讲座的审核通过了,现在在等学校官方公众号宣传的审核,等这个通过就开始宣传了,我在策划书上写的是15号晚上18点,如果审核通过比较晚可以改成16号晚上!”

我问用什么平台,大约能有多少同学在网上听,他们告诉我:“用腾讯视频会议系统讲课,听课人数该会有200人以上吧。”

我说腾讯视频会议系统我最近常用,没问题。让他们联系我的研究生苏诚智在研究所提前联线准备好,我会在8月15日晚6点前带着ppt去的。

8月15号,路上有点不顺,我提前9分钟到研究所,学生已经联上腾讯视频会议系统了,我立即坐到电脑前,打开ppt准备讲课,这时离讲课还有4分钟了,看网上人数还只有4名,并且是3名主持人和1名我的研究生。我有点尴尬,人怎么这么少。到了 18点,还是这几个人。我得给邀请我讲课的学生们面子,所以没好意思多问就准时讲了,心想也许讲一会人就多了,很多学生习惯迟到。讲了10分钟再看,网上还是只有3名主持人和1名我的研究生。我觉得没有必要讲了,反正只有4名“自已人”听。我停下来转身看苏诚智,发现他也没有听,在看手机。我问他,网上怎么没有人听,还继续讲吗?他跑过来说,老师别停,接着讲,很多人在网上听课呢,你这台电脑用的是腾讯视频会议软件,我们对外用的是B站——bilibili(哔哩哔哩)直播。

     这是我第一次上B站直播,他们事先也没告诉我。以前用腾讯视频给学生上网络课程,可以看到学生的头像,可以与他们话音和文字互动,但这个B站直播我看不到反馈,一直对着摄像头讲,很不适应。2个小时的直播终于结束了,我感觉不是很好。我问学生,我讲课的时候能不能让我看到反馈,学生说能啊,搞个手机或平板电脑放在旁边就可以看到我直播的情况,有实时听课人数数据,还有弹幕。但是我事先不知道,第一次直播,不懂这些所以没有要求,我没要求学生就没给我准备。真是有点遗憾。不然的话我想我讲的会更有激情一点,效果也会好一点。

课后学生告诉我,听课的人有2000多。山东大学各学院的学生都有人听,还有很多社会上的人进来听讲。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B站直播,说被骗是因为事先只知道是用腾讯视频给学生讲网络课程,不知道通过B直播。我在我讲课的电脑上只看到4个“自已人“,不能直接与听课的语音交流,也看不到听课的人的头像和名字,这种感觉很不好。以后如果再用这种方式,一定在讲课的时候,旁边放个手机或平板电脑什么的看讲课反馈。

QQ图片20200818152528.png

QQ图片20200818152525.jpg

QQ图片20200818152521.jpg

QQ图片20200818152302.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手外科网 ( 鲁ICP备1603985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0762号

GMT+8, 2024-4-26 06:01 , Processed in 0.029154 second(s), 21 queries .

技术支持:山东济南

© 2001-2013 中华手外科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