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26|回复: 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诊断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8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文: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年社会,股骨颈骨折发生率也逐年增高,通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来代替病人原有的疾病关节,重新获得关节功能,越来越被病人和医生接受,但如何护理好病情重、年龄高、并发症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难题也关系到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败。笔者经过3年来的临床实践,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探讨一系列护理诊断,以供广大护理专业人员参考。

  1 临床资料
    
  本文中26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男14例,女12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6岁,其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5例,骨性关节炎2例,外伤性股骨颈骨折19例。

  2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难点和关键,也是制定护理计划的依据,它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还能提高护士独立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真正内涵。通过对26例手术病人的认真评估及分析,笔者制定了全髋置换术病人的护理诊断内容。
   
  2.1 恐惧、焦虑(与意外伤害、骨折部位疼痛,对病房环境陌生及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热情接待病人,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与病情有关的问题和本科的技术水平,鼓励病人讲述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感受,举例说明治疗的安全性、必要性及治疗效果,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疼痛(与手术和创伤有关) 要求病人严格卧床,限制骨折部髋关节活动,术后为病人取舒适的体位,注意保护患肢,在为病人做治疗和护理时动作要轻柔,主动与病人交谈,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保持精神愉快,指导并帮助病人转移注意力和实施放松疗法,关心体贴和安慰病人。术后遵医嘱及时给予止痛药,若用止痛泵止痛,要注意保持止痛泵的通畅。
   
  2.3 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高龄、肥胖、心功能不全、长期制动、手术创伤是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护理时既要妥善固定制动术肢,也要早期指导病人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主动和被动活动踝关节,避免膝下垫枕,避免在下肢同一静脉反复穿刺,更不能在术肢留置套管针。
   
  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周围静脉充盈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患肢有无肿胀,有无异常感觉,有无被动牵拉足趾痛等。
    
  2.4 躯体移动障碍(与手术创伤大,患肢制动及踝套牵引有关) 由于术后的疼痛及手术性质限制躯体活动,病人多表现为不能和不敢活动,这个阶段最容易出现脂肪栓塞、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笔者向病人讲解制动及牵引的重要性,使病人了解并配合治疗,精心护理,协助翻身,经常检查踝部皮肤,防止褥疮形成,取头低足高位,抬高床尾15~30cm,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足趾活动情况,并严格交接班,讲同种病例手术效果,增强病人治愈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用上肢行自我照顾的活动能力。
   
  2.5 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血源性及组织损伤有关) 因全髋置换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此外,假体上磨损下来的碎片和骨粘固剂等材料,病人全身状况欠佳等原因可发生切口感染。故要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切口负压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液倒流,每日引流液少于50ml时,可以拔出引流管,切口换药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严密观察体温变化,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进行全身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2.6 组织灌注量不足(与术中失血,失液较多有关) 因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多为老年人,所以对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需要检测心率、血压、心电图及血糖的变化,根据病情严格计划和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心衰。
   
  由于全髋置换术,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较长,术后要详细了解术中出血、补液及输血等情况,根据病情及时补液和输血,术后24h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每15~3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可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直到病情平稳后改为每4h测1次。
   
  2.7 有髋关节脱位的危险(与体位不当有关) 因为早期置换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尚未修复,置换的关节尚未稳定,如果病人体位不正确,肢体活动不当,不正确的移动肢体和翻身,均可造成髋关节脱位而致手术失败,故术后平卧,术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手外科网 ( 鲁ICP备1603985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0762号

GMT+8, 2024-5-6 02:25 , Processed in 0.019771 second(s), 18 queries .

技术支持:山东济南

© 2001-2013 中华手外科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