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38|回复: 0

[功能康复] 护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培训班第二单元(上)护士在护理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5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体护理工作的全程。护理工作同健康教育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早在100多年前,英国杰出的护理学家、国际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倡导:“教育是护理的一部分”。100多年后,英国官方在国民健康白皮书中提出:“所有护士都应使自己成为一名健康教育者。”国内外许多护理学家认为,为适应护理学科的迅猛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应加强护理工作同健康教育的结合,发挥护士的健康教育职能。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临床护士结合护理活动开展健康教育,不但有必要性而且有可行性。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一支最重要、最基本、最可靠的力量。

  ■护理健康教育是护士应尽的义务

  现代护理学赋予护士的根本任务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并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其中“帮助”的含义不仅体现了病人渴望得到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帮助的生理、心理需要,而且也表明,帮助病人是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根据这一任务,护理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临床护理活动,即帮助病人保持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的恢复;另一类则是健康教育活动,即帮助病人获得健康相关知识、预防疾病发生、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建立健康相关行为。对病人而言,上述两种活动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对护士而言,两种活动所赋予护士的职责也是同等重要的,二者不可偏废。由此可见,护士不仅要担负促进病人康复的照护义务,而且应承担起促进病人健康的教育义务。

  回顾护理学发展史,护士履行教育义务的观念早已有之,早在南丁格尔时代就曾有“护士应当同时也是卫生导师和宣传教育家”的科学论断。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些护理学家在创建护理学理论模式中,也阐明“护理是一种教育手段”的观点,要求现代护士应具有为病人提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功能状态和心理健康方法的能力。美国要求注册护士把为病人提供必要的医疗知识,指导其促进康复和预防疾病复发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英国也将培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一些发达国家还在护理法规中用法律条文将健康教育肯定下来。明确规定:“护士有教育病人的责任和义务”,“病人有接受健康教育的权利”等。我国1997年颁布的第一部《护士注册法》中,也明确规定健康教育是护士应尽的义务。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尽管人们在卫生服务需求的内容和层次上有所差别,但对健康的渴求是一致的,接受健康教育的权力是同等的,护士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相同的。因此,护士只有提高履行教育义务的责任意识,才能承担起现代护理学所赋予的根本任务,在病人护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护士是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

  广泛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的提高,是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要把护理健康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包括政府行政部门与群众团体、人民群众与专业人员、医务人员与护理人员,等等。而在所有的护理健康教育者当中,护士具有开展健康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独特的条件,决定了其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使之成为护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一)护士与病人及社会人群广泛接触,教育机会多。由于工作性质所决定,护士分布在医疗卫生系统的各个专业领域。随着社区护理与家庭护理的广泛开展,将有更多的护士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所有的专业医务人员中,只有护士有与病人及社会人群广泛接触的机会,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密切,接触时间也最长。频繁接待病人入院、出院,大量的基础护理,多次反复的治疗、护理操作,面对面的监护,深入社区巡诊,开展家庭访视等,都为护士履行护理健康教育义务提供了机会。

  (二)护士数量大、分布广、教育人力资源丰富。目前,我国有专业护理人员120余万人,而且随着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护士人数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在医院里,护士比例约占医务人员总数的二分之一,护士的分布几乎涉及到医院的所有科室。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护士富有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加之近年来护理教育内容的改革和调整,她们将具有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更多优势。

  (三)护士开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手外科网 ( 鲁ICP备1603985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0762号

GMT+8, 2024-5-3 04:21 , Processed in 0.019673 second(s), 18 queries .

技术支持:山东济南

© 2001-2013 中华手外科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