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05|回复: 4

中国寿山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4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寿山石概述

 福州的寿山石雕,与福州的脱胎漆器、软木画合称“榕城三绝”。寿山石雕,因选材于福州市北郊寿山乡的寿山石而得名。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温润如玉,晶莹剔透,为历代藏石家所珍爱,是进行石雕创作的上等原料。

关于寿山石的生成,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有的说是女娲当年补天路过寿山,被这里的青山秀水、绮丽景色所陶醉,翩然起舞,将五色彩石散落在这里的山坡、溪畔和田野里,化成了这光彩夺目的宝石。有的说是远古一只凤凰神鸟的彩蛋液渗入寿山附近的地下变成了寿山石。

还有一种说法,说寿山这地方起初不叫寿山,是叫别的什么名字。这里附近住着一个年轻樵夫,名叫陈长寿。陈长寿自小喜欢下棋,且棋艺高超。有一天他上山砍柴,见两位白发老者正在山顶的一块大石头上对弈。陈长寿就挑着担子来到一旁观战。两位老者见这位年轻人看得如此聚精会神,似乎颇通棋艺,就邀他对弈。陈长寿也不推迟,就坐下来与两位老者交上了手。虽然两位老者棋艺老道,不想却被这位年轻人连赢了几局。一位老者手捻长髯笑道:“真想不到凡间竟有这等好手,老夫佩服,佩服!”两位老者见长寿衣裳朴素,砍柴为生,颇为清贫,心存怜惜,就将所用棋子送给长寿,吩咐他今后不必再上山砍柴了,自有好日子过。说完只觉一阵清风拂面,已不见两位老者的踪影。陈长寿带着两位老者送的棋子挑起担子回家。走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手中的棋子散落了一地,说来奇怪,只见这些个棋子一个个立即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石头,大石头又生出小石头,捡也捡不完。陈长寿一回到家里就将这事一五一十地告诉妻子。于是他们夫妻每天都上山捡石头,挖石头。他们将捡到的石头拿到集市上去卖,不想被人一下子买光,得了不少钱,这样他们夫妇的日子就慢慢好起来了。此事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附近的人都知道了,大家都上山去找石头,以后人们就将这座山叫寿山,把棋子变成的宝石叫寿山石。清代诗人朱彝尊写诗赞道:“天遗瑰宝生闽中”。

寿山石品种很多,按产地划分,主要分有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田坑石产于溪边水田,产量最少,石质最佳,水坑石产于溪涧水洞之中,山坑石散布于山峦溪野。田坑又称田石,质地温润可爱,颜色从外到内由浓渐淡。田坑石按其颜色不同又分为“田黄”、“田红”、“田白”、“田黑”等品种,其中田黄石色黄如枇杷,质韧而坚,素有“石中之王”的美誉。清朝历代皇帝在天坛祭祀的时候,都要供上福建寿山的田黄石,因为田黄石所含的“福(建)、寿(山)、田(黄)”三个字极为吉利。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清朝十全老人乾隆皇的御玺就是用寿山田黄石刻的。因为田黄石稀有珍贵,所以福州民谚有说“黄金易得田黄难”、“一两田黄三两金”、“田黄上两、价比黄金”等等。

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性坚而韧,非常适宜雕刻,历来为雕刻家所钟爱。福州的寿山石雕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寿山石雕的表现技法主要有圆雕、浮雕、矮雕、薄意、印钮、镂空和镶嵌等。刻艺讲究“相石取巧”,即根据石料的形状、色彩特点进行构思,因势造型,因材施艺,使宝石的自然色相和奥妙神工浑然一体,巧夺天工。寿山石雕多次作为贵重的外交礼物,赠送外国元首和贵宾,为中外交流作出了贡献。如今,寿山石雕远销北美、西欧和东南亚,深受欢迎。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2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山石的种类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 
和"山坑"三大类。

(一)田坑石 
田坑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它沉积于1-2米深的田地底,采掘艰难,多为当地农民在农闲时,翻田搜掘,偶然所得,故以稀有而见珍。 

田黄石质极温润可爱,微透明或半透明,肌里隐隐可现罗卜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石表有时裹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历有"石帝" 
、"石中之王"等美称。 

田石按产地的不同,有上坂、中坂、下坂和礁下之分。田坑石的品种命名主要按色泽区分品种,辅之以石质产地。

田黄石:田黄石是田坑石中最常见的品种,凡黄色的田石均称"田黄",以中坂田中所产质最佳 。田黄石的表皮多具微透明黄色层,肌里则玲珑透彻,罗卜纹细而密,条理清晰,按质地的颜色可分多种,其中以"黄金黄"、"桔皮黄"最稀罕,"枇杷黄"、"桂花黄"次之,"桐油地"则色暗而质浊,属田石之下田。

田黄    田黄石 主要产于中坂田中 黄色、半透明、肌里隐现细罗卜纹 
田黄冻   田黄石中,质极通灵者 
银裹金田石 田黄石中,外裹白色层者 
白田 白田石 主要产于上、中坂田中 色白,略带微黄,罗卜纹明显 
金裹银田石 白田石中,外裹黄色层者 
红田 桔皮红 主要产于上、中坂田中 色红如桔皮,鲜艳通明 
煨红田 外泛橙红色,裹层为黄色 
黑田 黑皮田 上、中、下、坂均有 田黄石中外表有微透明黑色皮者 
纯黑田 主要产于下坂田中 黑赭色,微透明,罗卜纹较粗 
灰黑田 上、中、下坂均有 浅灰色,略带微黄,肌里含黑斑 
硬田 硬田 寿山村水田中 田坑石中质粗劣者 
搁溜田 搁溜田 寿山田埂旁 田坑石出露地面者 
溪菅田 溪菅田 寿山溪水中 田坑石经洪水冲荡流入溪中者 

(二)水坑石
凡坑头各洞出产矿石,统称"水坑石"由于矿体地下水丰富,矿石受其浸蚀,多呈透明状,表面实有光泽,寿山石中各种"晶"、"冻",多出于此。水坑石的品种命名,主要以色象形似而分定。

水晶冻 白水晶 坑头水晶冻 通体白色透明,肌里含棉花纹 
黄水晶 色如杏黄,通明纯正 
红水晶 色红艳,透明无瑕 
鱼脑冻 色白,半透明,含棉花纹,凝腻脂润 
黄 冻 色如枇杷,半透明,洁而凝腻 
牛角冻 牛角冻 坑头坑 色黑中带赭,通明而有光泽 
天兰冻 天兰冻 色蔚兰、质明净,肌里含细点 
桃花冻 桃花冻 白色透明体中,含鲜红色 
玛瑙冻 玛瑙冻 坑头石 半透明,色红、黄 
环冻 环冻 水坑各洞 半透明,色红、黄 
坑头冻 坑头石 坑头洞坑头砂土中 质稍坚,微透明,各色俱备 
坑头冻 坑头石中,质纯而通灵者 
掘性坑头石 半透明,肌里含棉花纹及白晕点 

(三)山坑石

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个山村,石质因脉系及产地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山坑石的名目特别丰富。

高山石 高山石 高山峰各矿洞 质细而松、色泽瑰丽多彩 
红高山 高山石中,纯红色者 
白高山 高山石中,纯白色者 
黄高山 高山石中,纯黄色者 
巧色高山 高山石中,含二色以上色泽者 
大洞高山 高山大洞 质坚,有白、黄等色 
玛脑洞高山 高山玛脑洞 色红或黄、微透明似玛脑 
油白洞高山 高山油白洞 质涩色白,似油脂 
水洞高山 高山水洞 质透明,含罗卜纹 
四股四高山 高山四股洞 质坚微透明似"都成坑" 
荔枝树高山 高山荔枝洞 质细通灵,含罗卜纹 
高山冻 高山峰各矿洞 高山石中,质特通灵者 
高山晶 高山峰各矿洞 高山石中,纯白晶莹者 
掘性高山 高山峰砂土中 结腻通灵外表泛淡黄色石皮 
小高山 小高山啼嘛洞 质粗松,含裂纹、泪痕 
太极头 高山石极头 
质晶莹透澈,有红、黄、白、赭色 
都成坑 都成坑 都成坑山各矿洞 质坚通灵,光彩夺目,妩媚温柔 
黄都成 都成坑石中,纯黄色者 
红都成 都成坑石中,纯红色者 
白都成 都成坑石中,白色略带微灰者 
五彩都成 都成坑石中,多色交错者 
掘性都成 都成坑砂土中 质温润,含石皮,红筋及罗卜纹 
鹿目格 都成坑山坳中 质细润,微透明,外裹色皮 
善伯洞 都成坑临溪山中 晶莹脂润,半透明,含"金砂地" 
月尾石 月尾石 月尾山 质细嫩,微透明,富有光泽 
月尾紫 月尾石中,色浓紫者 
月尾绿 月尾石中,色翠而通明者 
艾叶绿 质凝腻,色如老艾之叶 
月尾冻 质地温润凝腻的月尾石 
月尾晶 质地晶莹,透明的月尾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山石雕刻技法

圆雕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物体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中看到物体的各个方面。从研究古代的寿山石雕获知,与殷、商、周、秦、汉。唐的百雕一样,圆雕也是寿山石雕最古老。最基本的技法。不论是出土的南朝的寿山石猪和南北宋的人兽俑,都足以证明。即使到了清初寿山石雕鼎盛时期,雕制人物。动帆主要仍然使用圆雕技法。这一时期享有盛名的石雕艺人杨玉璇、周尚均。魏汝奋。魏开通。董沧门等,虽然雕刻风格各异,但却都是圆雕大师。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杨玉玻的《僧人卧像》,周尚均的《弥勒》、魏开通的《伏虎罗汉》等十几件寿山石雕作品以及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和福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杨。周、魏。董的传世之作,都显示了清初寿山石圆雕技艺的高超水准。如魏汝奋的《数珠罗汉》,人体比例准确,坐势自然舒展,神态悠然自得,面额饱满,两眼微闭,鼻宽且丰,两唇微翁,欲言又止,表情异常生动;衣纹用刀流畅,富有动感。不论从作品前观,或是从背部看,显得一样的和谐自然,是一尊圆雕的杰作。可见这一时期的石雕艺人已善于利用巧色,懂得用石材的有色部分雕刻外披的袈裟,用无色部分雕刻罗汉肌体。有的还在罗汉跌坐的蒲团上描花巧填金粉。杨玉璇更在罗汉服饰上镶嵌宝石,用以衬托雕像,使之瑰丽多彩、庄严辉煌。

清光绪年间出现的福州寿山石雕“东门派”鼻祖林培谦,也是一个圆雕高手。他的圆雕人物多以仙佛人物为题材,风格受杨玉斑的影响,并有明代德化建瓷高手何朝宗遗风。造像重于传神,造型颅著身短,形象比较肥大,衣纹如行云流水般地流畅飘动。“东门派”传人林元珠。郑仁蛟、林友竹等也是圆雕高手。林元珠还在圆雕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物和山水相结合的“立体雕”,用来表现民间传说。故事、戏曲情节。郑仁蛟则吸收木雕、牙雕:青石雕的长处,融于寿山石圆雕之中,使之风貌一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现代,由于寿山石雕的题材不断扩大,石雕技法也在不断发展。在圆雕技法的基础上,出现了搂空雕。链条雕。人物和雕刻动物的大型群雕,使圆雕更加精美完善。如冯久和雕刻的《猪崽满园》,以一群母子猪造型,反映了农家的兴旺。陈敬祥的镂空雕《求偶鸡》,以群鸡的亢奋恣肆的形态和刀法的创新独到,令人振奋。郭功森的山水雕《武夷风光》集闽山碧水于飓尺之间。以小见大,意境无穷。林亨云的群鱼雕《海底世界》,无水而游鱼,胜似鱼游水中,令人快然乐哉。林廷良的链条雕《九宝连环章》,环环石链动,九章喜相连。这些艺术作品都是艺人们在纯熟的圆雕技法的基础上,利用大体积的五彩斑斓的高山石创作的,是寿山石雕从造型、题材到巧色利用上的重大突破。

薄意雕刻
薄意,即极浅薄的浮雕,因雕刻层薄且实有画意而得名。薄意雕刻要求刀法流利,刻划细致,影影绰绰,具有远观形色,近看雕工的特殊艺术效果,最适用于质佳而材小的珍贵冻石的装饰,备受金石书画家所欣赏推崇,它是寿山石印章独特的表现技法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都有的,又  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大惊小怪
我还要贴呢,被你捣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央视在放中国寿山石系列片,好不好,我顺手一开电视看到第一集,真的很漂亮啊!!
比玉有生命力的石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手外科网 ( 鲁ICP备1603985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0762号

GMT+8, 2025-5-14 13:27 , Processed in 0.01472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技术支持:山东济南

© 2001-2013 中华手外科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