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47|回复: 0

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2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戴爱莲,历任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团长,北京舞蹈学校校长,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团长,中央芭蕾舞团艺术指导、顾问,中国舞协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拉班舞谱学会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理事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六至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在北京西郊华侨公寓那幽静而花木葳蕤的院落,笔者如约来到戴爱莲先生的寓所叩响了门扉。门轻轻打开了,戴先生依然轻盈的步伐和甜美的微笑映入眼帘,那微笑犹如春日阳光般灿烂。一位姿态优雅的女士接过笔者祝贺戴先生89岁生日的鲜花,她是戴先生的学生,不久前从中央芭蕾舞团退休,现在负责照顾先生日常起居。

  走进戴先生的客厅,顿觉身心融入浓郁、高雅的艺术氛围。李铎墨迹酣畅的题词:“德艺双馨”,黄苗子极见功力的题词“风舞”,叶浅予多幅描绘戴先生年轻时优美舞姿的国画:“天竺献花节”、“藏族少女”、“维吾尔族少女”……令人目不暇接。沙发上方黄永玉的巨幅《彩墨红莲图》尤为抢眼:一只白鹳飞翔于墨荷红莲之间,飘飘欲仙,画中题诗曰:“健羽冲寒玄,池塘色更鲜。昨宵风雨后,万朵灿红莲。”戴先生说:这是当年打倒四人帮后,黄永玉以地板为画案为她即兴创作的。与这些书画精品相映生辉的,则是摆放在茶几、书案各处的海内外各种民族舞蹈造型的精美工艺品,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尊主人的雕像,那是英国著名雕塑家维利·索科普1939年精心之作的复制品。原作与世界其他三位杰出的女舞蹈家雕像共同陈列在英国皇家舞蹈学院的接待大厅,这是英国舞蹈界给她的殊荣。在这尊石雕头像的揭幕式上,戴爱莲深情地说:“荣誉属于我的祖国。”与会嘉宾闻听,无不为之感动。

  见到这位享誉世界的舞蹈大师,笔者不禁深感惊叹,已届望九高龄的她,依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体态矫健,举手投足间,不失昔日风采。虽然她的汉语讲得仍不如英语流利,但访谈依然畅达,于是笔者的思绪也便倏然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从特立尼达到英国伦敦

  1916年,戴爱莲出生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向风群岛最南的岛屿——5128平方公里的特立尼达岛。那是个富庶的热带岛屿,农牧业及石油产业均极为发达,与相邻的多巴哥岛一起同为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海外领地。

  说来有趣,戴爱莲原名吴爱兰,英文名爱琳,祖籍广东新会县,算来与新会举人梁启超也该是同乡。其曾祖父到西印度群岛经商谋生时,被同乡称为“阿大”,而在广东客家话里,“大”与“戴”同音,久而久之,吴家竟改姓“戴”了。而戴爱莲14岁时随母亲到伦敦定居后,又将“爱兰”改成“爱莲”,遂沿用至今。戴先生说:“我爱莲花的纯真之美,更爱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

  特立尼达如火的热带风情,连同法属非洲人、西班牙人、法国人、英国人、印度人及华人所带来的多元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小爱莲。她从牙牙学语时便开始学钢琴,5岁起学习舞蹈,7岁登台表演她自编自演的独舞《小鸡》,那活灵活现的神态和充满稚气的生活情趣不时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10岁的爱莲进入当地舞蹈学校学习芭蕾,那期间,她非常投入,学得如醉如痴。在三姐妹中,爱莲年龄最小,虽然聪颖异常,却有些娇惯自己,脾气难免大了些。为此,母亲便时时以中华礼仪教诲她如何做人,即使对家里的佣人,也必须使用“请”、“对不起”、“谢谢”这样的礼貌用语。戴先生深情地回忆说,母亲对她一生的影响最大,从母亲身上,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至今,母亲当年对她的谆谆教诲仍言犹在耳。

  酷爱舞蹈艺术的戴爱莲在14岁那年,由母亲陪同来到伦敦,当时的伦敦堪称舞蹈教育的重镇,大师云集,人材济济。戴爱莲先拜在英国芭蕾大师安东·道林门下学艺,接着进入兰伯特芭蕾舞学校学习,后又师从著名芭蕾舞蹈家玛格丽特·克拉斯克深造。在几位大师级舞蹈家的精心哺育下,在严谨而科学的芭蕾教学体系的一步步培养中,戴爱莲伴随辛勤的汗水和收获的愉悦在芭蕾艺术殿堂升堂入室,几臻化境。

她成为现代舞蹈理论之父拉班的学生

  1936年,世界仍处于经济大萧条中,戴爱莲的父亲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所经营的商业终被波及而难以为继。她没有向困厄低头,靠勤工俭学继续坚持学业,课余做模特,抄乐谱,教舞蹈,甚至帮人做家务、打扫卫生,有时到伦敦艺术家沙龙表演舞蹈,或去电影制片公司、剧场当临时演员。她的早期舞蹈作品《波斯广场的卖花女》、《杨贵妃》、《叶花子》、《伞舞》、《垂柳》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手外科网 ( 鲁ICP备1603985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0762号

GMT+8, 2025-5-14 07:36 , Processed in 0.01214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技术支持:山东济南

© 2001-2013 中华手外科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