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24|回复: 22

[其他] 发一组骨折治疗的片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2 16: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2140015.JPG P2140016.JPG P2140009.JPG P2140010.JPG P21400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17: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技术是前倾角的掌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2 17: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例手术的内固定选择本人均不太认可!两例如本人选择均选用髓内钉!第一例复位很好但该处有桡神经,装与取都有危险。第二例复位好,但骨折粉碎骨线长如用钢板切口长创伤大!术后固定不一定牢固,钢丝捆扎美中就不足了,该例可选用重建髓内钉或三合一髓内钉固定。从这几例看来朮者对AO有理会,但现在讲究BO,个人观点,多多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2 17: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如云!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18: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肱骨中段骨折,髓内钉无疑是首选,但我们这里急诊手术都是等离子消毒,髓内钉器械显然不可容纳,只好选择钢板,同时该患者有桡神经损伤的体征,所以选择。第二例粉碎性骨折,应用髓内钉,闭合打复位不能保证,切开就无优势可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2 18: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剑 发表于 2012-3-12 17:45
两例手术的内固定选择本人均不太认可!两例如本人选择均选用髓内钉!第一例复位很好但该处有桡神经,装与取都 ...

同意3楼观点,髓内固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2 18: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厉害,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2 19: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例钢板太短,第二例干嘛要上钢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2 19: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位对线都很好,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2 19: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AO的陈旧理念,骨膜一拨,钢丝一扎,血运破坏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2 19: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讨论!谈出的都是各家思想!不必太在意!其实越有争论的东西就越说明有待发展!也许我们没站在术者的位去考虑问题,大家接着发言,手外很多对骨折是弱项,大家补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2 19: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弱项,听听高手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15: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xumin881 发表于 2012-3-12 19:01
第一例钢板太短,第二例干嘛要上钢丝

钢板的长度是如何决定的?一般是直径的4-5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16: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AO的由来:
AO组织于1958年在瑞士成立(AO是德文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these的缩写,原意是接骨手术集团

AO的四大原则:
1、骨折的解剖复位;
2、骨折端间的加压、坚强内固定;
3、无创技术;
4、早期无痛性功能锻炼。 上海东方医院骨科袁锋

AO的目的:1、通过骨折端的加压固定和解剖结构的重建,消除骨折局部的微动,使骨折达到无骨痂性的一期愈合。如果断端出现骨痂,通常认为是固定不稳的征兆,应该尽量避免。
2、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坚强固定可以使关节肌肉尽早进行充分、主动、无痛的活动,而不需借助任何外固定,防止“骨折病”的发生。

AO的功绩: AO技术的核心是骨折端间的加压固定, 以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达到肢体早期活动的目的。折端间加压后的紧密接触在有良好血运的情况下达到骨折一期愈合。对于复杂及关节内骨折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

AO治疗引起的问题:
1、由于追求坚强内固定,特别是粉碎和复杂骨折,为达到骨折端间的坚强固定,有时不得不进行广泛剥离,破坏周围血供,而致固定端骨质疏松,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甚至发生感染。
2、AO原则虽然也含有无创操作的内容,但是,为了达到坚强固定和解剖复位的目的,常常以严重损伤骨的血供为代价,无创操作实际是不可能的。
3、骨折经精确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断端不会发生坏死吸收,也不产生外骨痂,骨折是由骨单位越过断端重建。这种直接愈合或一期愈合并不牢固,往往在取出钢板后发生再次骨折。 过这种严格措施后,并非总能达到早期无痛性功能锻炼。相反,不是根据个别患者情况,为追求早期锻炼,效果适得其反,甚至发生内植物断裂或再骨折。

从AO到BO
微创技术:应用于骨折治疗是近年才开展的,目的是尽最大可能保护骨折周围组织,特别是已受到一定损伤的血供。这种原则正符合BO的要点。我国中西医治疗骨折(CO)的原则“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医患配合”的方针在某些方面与BO也有类似之处。

BO(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生物的-合理的接骨术 AO学派经过多年广泛实践,已形成从理论到技术\设备一整套体系.尽管存在一些严重缺点,但毕竟在骨折治疗上做出巨大贡献.
从AO到BO 应当说BO是在AO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它正是针对AO出现的缺点加以修正、改进、发挥,而并非对其替。对某些AO原有的行之有效的法则和技术仍应保留,决不能一律排除。

BO的概念: “骨折的治疗必须着重与寻求骨折稳固和软组织完整之间一种平衡”(Palmar)。强调骨折治疗要重视骨的生物学特性,不破坏骨生长发育的正常生理环境。

BO的内容:
n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以保护骨折局部软组织的附着;
n不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关节内骨折仍要求解剖复位;
n使用低弹性模量的内固定物;
n减少内固定物与骨皮质之间的接触面积等。
宗旨:保护骨的血供 在BO作用下,骨折愈合为典型的二期愈合,即骨愈合历经血肿机化、骨痂形成和骨痂塑形等阶段,表现在X片上的大量骨痂形成。与既往AO追求的无骨痂性一期愈合相反。

BO的技术和方法: 间接复位:在原离骨折部位采用牵引器、外固架或联合应用多种方法。复位目的在于矫正旋转、成角及短缩畸形,而不苛求解剖复位。对粉碎骨块可用牵引协助复位,使其仍保持与相邻软组织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关节内骨折仍需解剖复位,尽最大可能保持关节面平整。 对多数骨折采用我国传统手法多能取得成功。
稳定固定
1.钢板:在传统加压钢板基础上,经过动力加压钢板不断在钢板与骨骼接触的形式上几钢板的材料上进行了改进:
a.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钢板的下面有多个凹陷,,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与骨膜及皮质骨的接触面约50%,保护骨的固有血供,还消除钢板的应力遮挡.凹陷下形成的骨痂作为一种生理性张力带,增加骨强度。
b.点状接触钢板(PC-fix):钢板与骨之间仅有点状接触,螺钉仅穿过近侧皮质,螺钉与钢板的钉孔锁定。这种钢板类似皮下安放的外固定架,对骨的破坏更小。
c.桥接钢板:分直形或波形(Weber)钢板,用于长管状骨严重粉碎和有缺损者,钢板跨越粉碎骨片,仅两端用螺钉固定。其目的在于维持骨的长度及对线,虽属不稳定固定,但可保存骨片与周围软组织的附着,多能获得二期愈合。
2.材料:钛合金材料弹性模量低、应力遮挡 小、强度高、耐腐蚀性强、无磁性、生物相容性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3.交锁髓内钉: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将钢板的偏心固定改为中心性固定。在股骨、胫骨及肱骨骨折广泛应用。当闭合穿钉时,可避免骨折局部的血运遭到破坏。对开放性骨折可降低术后感染率,并有利于伤口的处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增加把持力。对比钢板有明显的优势。
4.骨外固定器:种类繁多,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不论在构件组成、形式、材料及简单化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进,适应症越来越广使用也越来越方便,属于微创范畴。骨外固定器同样可用于断端加压,其多样化用途如开放骨折、骨质缺损、肢体短缩等如应用得当,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CO概念: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称之中国接骨学(Chinese Osteosynthesis ,CO)。

CO系统的核心: 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医患配合。

CO系统治疗原则: 在有限手术配合下,将复杂骨折转变为简单骨折,采用非关节外固定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这一转变使CO系统由原始无血疗法向有血疗法转变。

CO系统骨折愈合模式: 在骨折端骨皮质之外1/4萎缩的情况下大量外骨痂生成(骨折二期愈合)。

CO系统中药应用:

骨折中药应用原则:促进骨折处血液循环加大局部血供,促进血肿机化,成骨细胞增生,加速外骨痂形成。
开放性创面中药应用原则:调节局部免疫功能,利用各种、细胞因子促进创面愈合

CO系统力学基础:
弹性固定在保持骨折断端微动的条件下的骨折加速愈合模式。

MO概念: 记忆装置接骨术
(memory osteosynthesis,MO)。
机械接骨术
(Mechanical Osteosynthesis,MO)
MO愈合方式:
AO愈合方式:骨折端无外骨痂的一期愈合。其愈合质量不理想,易再次骨折。
BO愈合方式:骨折端有外骨痂的二期愈合。从外骨痂转变为骨性骨板,需要较长时间的塑形期。
MO现象:骨干部骨折与骨不连,术后3-4个月达到,解剖形态的骨板样与类骨板样替代。

MO的问题: 由于持续加压作用,固定器嵌入骨干骨皮质,难以取出;
由于MO的骨板样成骨现象(锁骨骨折),固定器被覆盖其下,取固定器时损伤较大。
            
AO新原则(2002年)
骨折的复位和固定以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
根据骨折及损伤的个体差异,采用固定或夹板来稳定。
通过细致的手法和轻柔的复位技术来保持骨和软组织的血供。
局部及全身早期和安全的活动。

总结
应当说,任何一种内固定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有时在微创术式指引下,需联合应用,取长补短,如同时进行内、外固定,多种内固定同时并用,或在骨折不同部位,或在骨折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方法等。
认为骨折的治疗方向就是手术,这是错误的,尤其是对儿童骨折的治疗如此。
任何公认的适应症或禁忌症都是相对的。
要充分估计儿童的塑形能力,对成人的骨折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此才能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17: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剑 发表于 2012-3-12 17:45
两例手术的内固定选择本人均不太认可!两例如本人选择均选用髓内钉!第一例复位很好但该处有桡神经,装与取都 ...

本人认为还好。肱骨骨折钢板固定可靠,对于桡神经,搞显微外科应很熟练了。股骨虽然骨膜剥离的多,但固定牢固。可早起锻炼。真正用钉的适应症很窄,很多用髓内钉的骨头都没长好,二次手术。有机会发几个二次手术照片给你们看看,也可能术者的操作不到位。我还是支持这位的。但不主张用钢丝捆扎,尽量少剥离骨膜。为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21: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肱骨用8孔钢板给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5 20: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0 19: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手术,支持术者的看法,
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固定才是硬道理!
再完美的治疗原则和理论都是来源与临床实践,更准确地说是来源于失败和教训。
就术者的两台手术来说并无不妥之处,至于第二例手术是否需要钢丝固定的问题术者肯定当时有他的考虑。
第一例的肱骨干骨折钢板长短的问题就更不是问题了,援引术者的原话:钢板的长度是如何决定的?一般是直径的4-5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0: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1: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例手术,伴有桡神经损伤,切开复位是首选,需要同时探查桡神经损伤情况,争取一期修复
第二例手术,远近两端已经固定稳固,中间楔形骨碎片是否可用长螺钉斜形固定,请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手外科网 ( 鲁ICP备1603985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0762号

GMT+8, 2024-5-18 11:12 , Processed in 0.025775 second(s), 21 queries .

技术支持:山东济南

© 2001-2013 中华手外科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