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防治广东最强
省内专家表示可能是菌种变异引起“怪病”,疫苗已在我省生产
四川怪病事件
猪链球菌
本报讯 (记者杨传敏)四川资阳近日发生人类感染猪链球菌事件,目前已有24人死亡。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广东省最权威的猪病专家林绍荣,他认为,目前国内已发现的猪链球菌不会引起如此严重的人畜共患后果,可能是一种新型变异。
广东曾大范围流行该病
“猪链球菌感染本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猪病,曾在广东大范围流行过”,华南农业大学猪病研究室的主任林绍荣告诉记者,早在1958年,中山就首次在全国发现并鉴定出了猪链球菌。1970-1979年,猪链球菌在韶关等地市大范围流行,曾造成当地大量30-60斤重的小猪发高烧死亡。1986-1987年间,广东曾发现过猪链球菌二型感染,正是这种猪链球菌,被农业部专家怀疑是此次疫情致病元凶。
变异菌种可能是元凶
林绍荣告诉记者,猪链球菌有多种类型,人畜共患现象也很普遍,但在广东,从1958年发现到现在,从未发生过人因感染猪链球菌致死的病例。他说,青霉素对这种病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即使有人被感染,通过注射青霉素,都能康复。林绍荣指出,目前在世界范围还未有四川资阳、内江这样严重的人畜共患和死亡案例。他认为,以前发现的各种猪链球菌病毒,包括猪链球菌二型,都不太可能造成这样的疫情,所以此次疫情的始作俑者可能是猪链球菌的一种新型变异。
防治疫苗广东生产
据了解,猪链球菌感染并不算法律规定的传染病。林绍荣指出,这种病菌不仅在中国,在美、英、荷、爱尔兰等养猪业发达国家都曾有发现。其传染给人的最主要方式是接触,但这种病毒传不过皮肤,如果喂养者或宰杀者在有伤口或者化脓的情况下触摸到病猪,则会增大感染的机会。
据林介绍,作为最早发现该种病菌、最早获得疫苗生产批准的省份,广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最多的猪链球菌预防经验和最高的疾病治疗水平。据透露,1970年大范围流行过猪链球菌感染后,广东兽医界加强了对该病的研究。1980年,猪链球菌疫苗在广东获国家批准生产。而后,该病在广东得到了有效控制。
农业部专家陈焕春日前透露,猪链球菌病可以防治,目前有关部门筛选了18种高敏抗生素,例如青霉素G、先锋霉素等,积极防治猪链球菌病,并取得一定疗效。广东正生产针对猪链球菌病的特效疫苗,不久后将进入四川资阳市、内江市资中县进行防治。
■省内动态
省疾控中心:广东尚无病例报告
本报讯 (记者曾文琼 实习生严铧)记者昨日从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及各大医院获悉,广东尚无猪链球菌传染给人的病例报告,该病十分罕见,也没有列入医学专业书籍。
“广东没有报告过猪链球菌通过猪传人或者人传人病例”,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负责人透露,该病在猪群中早已存在,兽医学的书籍上有详细的描述,但猪传染人的报告非常罕见,因此在临床上并没有太多关于猪链球菌感染人的资料。但目前全球已有200余例猪链球菌感染病例报告,地理分布主要在北欧和南亚一些养殖和食用猪肉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美国、日本、泰国、中国台湾、江苏等地都先后有过报道。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传染病学专家均表示,从未接触和诊疗该类病人。据悉,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昨天上午迅速通报了相关情况和知识,包括流行病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阶段性报告,人——猪链球菌感染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疫点消毒处理方案,病人的尸体的处理程序等,供各基层医院参考。
■新闻链接
全省动物防疫 今年花费3910万
本报讯 (记者田霜月 实习生郗岳 通讯员任宣)近日发生在四川的疫情引起广东的高度重视。昨日,省人大常委会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议案的办理情况报告。报告指出,省财政今年安排近3910万元专款用于动物防疫工作。
据介绍,省九届人大代表曾提出《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议案》,省政府于2000年开始组织实施,议案实施5年来,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达到议案提出的目标。但仍存在如下问题未解决:大量非法动物和动物产品进入广东,如广州在烤乳猪加工场就多次查获从越南走私来的乳猪;每年还从省外调入种蛋2亿多枚、家禽近亿只、生猪2000万头、牛20万头、羊35万只,致使动物疫病来源复杂。另外,部分地区防疫人员素质低、防疫网络基础设施落后也为防疫带来巨大隐患。
报告指出,省政府将集中财力加大对动物防疫的投入力度,仅今年省财政就安排3910万元用于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省、市、县(市、区)动物防疫监督体系,提高防疫、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能力。同时为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要建立稳定的动物防疫体系和重大动物疫情的快速反应机制。
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