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99|回复: 11

做人、做事、做学问---裘法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3 17: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做人、做事、做学问
裘法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30)
关键词:做人;做事;做学问
  我毕业从医已经65 年了,我常扪心自问,杏林行走65
,是否让每一个经过我诊治的病人感到温暖,是否做到了
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我深感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在我65 年的外科生涯中,有差错、有失误,深夜不能入眠的
时候常使我惭愧和不安。早年读春秋《左传》时,记得有一
句话:“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就是做人,
功就是做事,立言就是做学问。我们做医生的,是做学问
,但是做人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我常常思索如何做人、
做事和做学问的道理。
一、如何做人
如何做人?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只能靠自己去感悟、去
思考。最近我读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周恩来总理的外交秘
书李慎之先生写的:“做学问首先要做人”;另一篇是年前去
世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韦加宁医生的讲稿:“最重要的
是做人”。两篇文章读后感受甚深,思考了好久,更感到要
做一个医生,一个好医生,首先应做一个好人。什么是好
,就是要诚实、正直,要谦虚、本分,要关心别人胜于关心
自己,要成为一个胸襟开阔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7: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要做诚实的人。去年我遇到两件事情,使我很不
平静。一件是我院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带着一封倍加称赞
的推荐信去我的母校上海同济大学同济医院就职。但他工
作甚差,表现不好,一查询那封推荐信是假的,是他自己写
的。当然,他也就此被辞退。另一件是某院的一位医生,在
德国进修后写了一篇论文,去年在我院院刊(英文版) 发表。
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他本人,另两位是德国人(导师和一位医
生) 。由于投稿时附有两封这两位德国人的信,同意发表,
当然,我院院刊编辑部就刊出了。今年,被这两位德国作者
发现,不同意他发表此论文,因为研究工作不是他一个人做
的。我们再查询,发现这两封德国作者同意发表的信是假
的,是他自己写的,并代签名的。现在德国作者坚持要他以
英文、德文两种文字在我院院刊(英文版) 公开道歉,并要求
取消此论文。中国有句老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
了不诚实的事,迟早会出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7: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前,我在2004 年11 月15 日人民日报读到一篇短
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在南航作学术报
告时,有同学提了三个问题,丁肇中说“不知道”,所谓“三问
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却赢得全场热烈的
掌声。还有,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帕瓦罗蒂在一个大型演
唱会进行到高潮之际,突然停顿下来。当时举座哗然,帕瓦
罗蒂却坦诚地说自己忘记歌词,请大家原谅,结果全场爆发
出热烈掌声。古语有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坦然和诚实,
是每个医生或每个科学家应该具备的、不可或缺的品德。
我一直认为,最老实、最诚实的人,是最聪明的人。
第二,要做谦虚的人。有的人从国外回来或获得博士
学位,我相信他在某个专业的某个领域做了很多有成效的
工作。但他在其他方面缺少知识,比如说临床处理不同病
情的病人方面,还需要多多请教别人。孔夫子有句话:三人
行,必有我师:还有句话:不耻下问。我已90 岁,对计算机、
纳米技术、细胞因子、基因等新技术、新理论都不太懂了,我
总是请教我的研究生,我并没有因此掉面子,相反,他们更
加尊重我。现在,有的年轻人学成回国,自以为高人一等,
遇到有点不愉快或目的未达到,就拿架子,甚至扬言要走
人,这是极不可取的。做了一个外科医生,或获得了一个博
士学位,不要以为高人一等了。想一想,一个司机、一个电
工,如果他们有机遇学医,也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外科医生。
第三,要尊重他人,尊敬老师。尊重人是相互的,要想
别人尊重你,你就必须先尊重别人。要尊敬老师,理由很简
单,因为每一个人都要老的。你不尊敬你的老师,等你老
了,你的学生也不会尊敬你的。韦加宁医生在他写的《最重
要的是做人》文中说:每一个医生都有他光辉灿烂的事业顶
峰,也都会有他衰老退休的时期。如何对待退休的老师?
他们已无力和你争什么,至少在你的心底,应该给他留一块
尊重的领地。这句话是何等深刻,何等高尚!
第四,要做能容人的人。要团结人,要能原谅别人不足
的地方。要胸襟开阔,与人为善,特别是做了一个科室领导
或上级医生,更要注意做到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7: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如何做事
这里说的做事,就是应该如何做医生,特别是做外科医
生。1939 年,我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医院开始了我的外科生
涯。在我做外科工作一年以后,我的导师才允许我做第一
个阑尾炎手术。记得我做第三个阑尾炎切除手术时,病人__
是一位中年妇女,手术后第五天这位女病人突然死去。尽
管尸体解剖没有发现手术方面有什么问题,但我的导师盯
住我的目光严肃而冷峻。他对我说:“她(死者) 是一个四个
孩子的妈妈”! 65 年前的这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
始终在教育我,并影响我65 年外科生涯中的作风和态度。
1947 年,我远渡重洋回国从医,在上海工作时,一位女老师
来就诊。10 年前她有过一次剖腹手术,从此常发生消化不
良、便秘,还经常腹痛。我反复检查她的腹部(当时还没有
超声检查) ,摸到一个成人拳头大的包块,决定为她做手术。
打开腹部后的所见使我大吃一惊,原来是一条手术用的布
巾,缩成一团,被肠襻牢牢包裹着。这异物在腹腔留置竟达
10 年之久! 这位女老师在恢复健康后亲笔书写了一张横
幅:“生枯起朽”,非常高兴地送给我。当然,这样的事件虽
属罕见,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医生在工作中只要有
一点疏忽,就会造成病人多年的痛苦,甚至终身残疾。我
想,如果这位病人是主刀医生的亲人,手术完毕后他一定会
非常仔细地反复检查腹腔,惟恐遗留异物。要知道,一个病
人愿意在全身麻醉失去知觉的状态下,让医生在他(她) 的
肉体上动刀,这是对医生寄予多么大的信任呀! 病人对医
生的高度信任,理应赢得医生以亲人的态度相待!
医生的态度,即使只是片言只字,都会严重影响病人的
情绪和生活。记得20 年前,一位银行女职员哭着来找我,
说她患了不治之症-“甲状腺癌”。这是某医院门诊一位外
科医生草率作出的诊断。当天,她全家四口人相抱大哭,通
宵达旦。我仔细询问她的病史,又检查了她的颈部,认为她
患的是一种病毒感染所致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经过药物治
疗,3 周后甲状腺肿消退了,症状也消失了。病人全家自然
庆幸不已。这件事说明:如果医生不假思索地、轻率地下了
一个错误诊断,就会引起病人和他(她) 全家人的悲痛。医
生的一言一语应该何等谨慎呀! 医生要做到“急病人之所
急”已经很不容易,再要做到“想病人之所想”则更困难。记
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安排到门诊工作。有一次,一
位老妇人来门诊就诊,说她肚子不适好久了。我询问了病
史,再让她躺下,又仔细按摸检查她的腹部。检查后她紧紧
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放,说:“你真是一位好医生。我去了六
七家医院,从来没有一个医生按摸检查过我的肚子。你是
第一个为我做检查的医生”。这几句话给我的印象极深。
我想,像这样一项每一个医生都应该做的简单的常规检查,
竟会对病人产生这样巨大的安慰。这说明我们很多医生没
有去想:病人在想什么? 还有一次,一位儿科老医生患了十
二指肠溃疡,来找我会诊。我看到X 线片上十二指肠球部
有一龛影,诊断已经很明确,就不再给他作腹部检查。这位
老医生回去后说:“我很失望,裘医生虽然说了治疗意见,但
没有摸一下我的肚子”。这又使我想到,一个医生有了病会
有这种想法,那么,一个普通病人有这种想法就更能理解
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7: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30 年前的一个星期天,我到汉口中山大道一家很大的
国营钟表店去修理手表。我问一位值班的女同志:“这只手
表摇起来有响声,请看一看,好吗?”她将它摇了一摇,立刻
就还给我,说:“无法修理,没有零件”。我小心地重复了一
句:“请你打开来看一看”,她很不耐烦地白了我一眼,说:
“能走就行了,没有零件”。我再问,她再也不理我了。我只
得到对面的另一家大的钟表店去试一试,遇到了一位男同
志,但得到的是类似的答复、类似的态度。这时,我偶然发
现了这家店的另一角落里,坐着老胡同志,他是我的病人,
也是这家店的职工。我立刻走了过去,请他查一查这只手
表摇起来响声的原因。他打开手表背面的盖子,发现一螺
丝松脱了。他将螺丝旋到原位上,手表就这样修好了。我
很高兴,但又很生气,用手指着说:“那位同志说无法修理,
连看一看也不愿意,我要去责问他”。老胡同志忽然大笑起
来,说:“裘医生,算了,算了! 还不是和你们医生看病一样
吗?”我听了这句话,禁不住有点面红耳赤,打个哈哈,道谢
而别。几十年来,我一直记住了这句话:“还不是和你们医
生看病一样吗?”这句话深深地启发了我,使我的心情久久
平静不下来。
我从事外科工作已经65 年了,在这65 年中看到了、听
到了不少在医疗工作中发生的差错,甚至事故。我姑且不
谈这些差错或事故,愿意先谈谈上面提起的几件小事。因
为这些小事是在城市或乡镇的每个医院、每个门诊、每日都
会发生的。可能有的医护人员听了这些“小事”会付之一
笑,认为不值一谈,但我觉得不应等闲视之。扪心自问,我
在工作中有没有“无法修理,没有零件”的态度和作风呢?
我的答复是“肯定有的”。当然,医护人员的工作十分辛苦,
绝大多数是在很好地为病人服务。但也应该承认,少数医
护人员对病人态度生硬,没有耐心,不愿倾听病人的诉说。
在医院门诊部,看到不少病人不远千里而来,他们抱着很大
的希望,希望得到帮助,作出诊断,获得治疗。但是捱到就
诊时,有的医生却是三言两语,不作任何解释;有的甚至冷
脸相待,训斥病人。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您去商场买
一件日用品,售货员的态度生硬,爱理不理,这时将心比心,
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何况,对待人的健康问题要远远比买
一件日用品来得重要。我们医护工作者在给病人看病、治
病的时候,在思想上应该形成这样一个概念,这就是———假
如坐在或躺在你面前的病人是你的亲人的话,你当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7: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如何做学问
做学问,就是怎样多为人民做出点贡献来。
第一,要勤奋。一个人在一生中要有些成就,需要三个
条件: ①智商; ②机遇; ③勤奋。其中,勤奋完全掌握在你自
己手中。最近,我在报纸上读到一篇短文,文中说,要想知__
道一分钟的价值,可以去问误了火车的旅客;要想了解一秒
钟的价值,可以去问差一点出事故的人;要想知道千分之一
秒的价值,获得奥运会银牌的运动员可以给你很好的答案。
这就是我们一定要珍惜度过每一分钟! 记得几年前在某市
召开全国外科学术会议期间,我们进行了一个半天的义诊。
我检查了一位甲状腺肿的女病人,需要手术。这位女病人
请求我手术安排在周二、周三或周四。当时我很不理解,就
问她为什么。她说,星期日某些医生通宵打麻将,星期一没
有精神,而星期五又要打麻将,又开始不专心了。我听了大
吃一惊,尽管这种现象是少数的,但有其普遍性。如何爱惜
时间多读点书,对自己、对病人都是有益的。
第二,要打好基础,扩大知识面。我一直提倡年轻医生
轮转制度,不要马上定专科;专科是需要的,但太专不好。
也是在某市召开外科学术会议期间,听说骨科中有的医生
专门搞脊椎,有的在脊柱外科中专门搞颈椎,甚至只管上面
三个颈椎,这样显然不利于年轻医生的成长。要知道基础
是根基,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在宽广坚实的基础上才能学
好扎实的专业知识,并进一步具有创造的能力。
第三,要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吴阶平教授曾在“外科
医生的成长”一文中,谈到阑尾炎手术前,应该考虑一下:阑
尾的位置在内侧、外侧,还是在盲肠后? 阑尾周围有无粘
连? 腹膜的反应程度? 阑尾腔中有无粪石? 现在先进的设
备很多,如CT、MRI、B 型超声等等,不少年轻医生诊断疾
病太依赖这些先进的设备,而忘记了进行最必要的体检。
我的老师曾经说:阅读X 线片就能分辨出三种医生:不好的
医生,只看报告,不看片子;较好的医生先看报告,再看片
子;最好的医生是先看片子,再看报告。微生物学奠基人法
国的Pasteur 曾经说过: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
的头脑。这个头脑就是善于思考的头脑,准备随时接受新
事物的头脑。
第四,做学问一定要严谨求实,注重科学道德。近年我
国医学事业发展迅速,医学科研成果累累,但另方面一种浮
躁和急功近利的现象也出现在学术研究领域里。最近我阅
读了王海燕、陈可冀、朱预等教授对科研作风不够严谨求实
的评论性文章,其中举出几种不正常的现象,例如:有的临
床研究论文,虚报病例,虚构随访结果,对治疗效果任意夸
大;有的论文行文草率,错别字很多,更缺少必要的统计学
处理;有的论文方法和结果很简单,但结论则无限夸大,说
是“先进”或“领先“;有的研究课题分解为若干篇论文报道,
且分别投入不同杂志发表;有的论文甚至剽窃他人的文稿,
抄袭他书的表格或插图,但又不注明引自何处来源,侵犯了
他人的知识产权。这种现象日趋严重,迫切期望医学科研
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的一代,要重视这种现象;更希望医学
学科带头人,特别是研究生导师,对自己学生所作的科研工
作和所写的论文,要详加审查和审阅,切忌浮躁,提倡实事
求是,注重科学道德,树立正确的科学学风。
我毕业到今天已经65 年了,在这个长长的岁月里深深
体会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性。我由衷地期望年轻一
代外科医生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成为一个优秀
的好医生,一个杰出的外科学家。最后我提出一句话:“做
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愿与各位同道
共勉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3 18: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一片苦心,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还 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3 21: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0: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实做人
踏实做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手外科网 ( 鲁ICP备1603985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0762号

GMT+8, 2025-5-14 16:31 , Processed in 0.01584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技术支持:山东济南

© 2001-2013 中华手外科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