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444|回复: 23

足底筋膜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8 21: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跖腱膜炎介绍
    1.跖腱膜炎定义:是跖腱膜在跟骨起点因反复的创伤而形成的退行性改变。
    2.发病率:美国每年有200万跖腱膜炎患者,占足部疼痛的患者的11%-15%。全美国的人口中有10%的人在一生中有过患跖腱膜炎的经历。
    3.跖腱膜炎的发生特点:与性别、年龄、种族及运动量无关。
    4.多见于跑步者与军人,及老龄人口,特别是40-60岁的女性。
发病病因与病理过程:
    1.
跖腱膜起自跟骨内侧结节扇形放射至跖趾关节跖板,帮助形成足的内侧纵弓。
    2.功能双重:一是形成内侧纵弓,二是吸收震动。
    3.外界刺激因素,如步行、跑步可以导致跖腱膜出现起始部微小的撕裂。活检发现了退行性改变,伴或不伴有纤维增生和慢性炎症。
    4.病因:85%的患者病因不明
    5.在运动员,常见的病因有:过度训练,不正确的训练,在不适合的地面运动,穿不适合的鞋子或过于旧的鞋子运动。还有运动中负重实然增加也可形成损伤。
    6.老年人中,常见的病因有:足内肌肉无力,肌肉力量衰退,平足,自身愈合能力减弱。
    7.在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病因有:运动神经萎缩致的肌肉萎缩,足部的畸形(爪形趾,高弓足,跖骨头突出等),以及步态的改变。
风险因素
肥胖、体重骤增、足背伸度减小、平足、长期站立。
对于肥胖:BMI>30的人对于BMI=25的人出现跖腱膜炎的可能性大5.6倍
足背伸小于10度的患者风险高2.1倍。
81-86%患者有足的过度旋前,平足及高弓足
跟骨骨刺:约有一半的跖腱膜炎患者有跟骨骨刺,但是一项报道回顾了1000例跖腱膜炎患者的X线,发现13.2%的患者有跟骨骨刺,这些患者中只有39%出现过跟痛症。
症状与体征:
    1.晨起最开始几步疼痛
    2.在进行负重活动后出现疼痛
    3.疼痛在步行几步后消失
    4.疼痛的位置多变,但是最终在跟骨的内侧结节处
    5.负重活动时加重、剧烈,大量活动后也会诱发症状出现
诊断:
    1.病史
    2.疼痛特点:晨起疼痛,步行一段后消失。与跟骨骨折、神经卡压相鉴别。
    3.一般发病不对称。青年双侧对称的跟骨下疼痛要考虑Reiter’s 综合征。
    4.与血清学阴性的关节炎相鉴别。
    5.跟骨内侧结节的压痛。可在背伸足趾时加重,或足尖站立时加重。
    6.跟腱紧张,背伸度减小,可见于80%的患者。
    7.诊断性影像学检查,目的是排除骨折与脊椎关节病。
治疗方法的选择

1.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在6至18月后会自愈。早期诊断、治疗可以缩短疗程,并有效好的愈后。
    2.基本的治疗要包括休息与避免剧烈运动。一项研究表明休息对25%的跖腱膜炎患者有效果。
合适的鞋(治疗有效率14%)

合适的鞋包括:足够的足弓支持与跟部缓冲垫,此外鞋底要能够吸收震动。

一双新的跑鞋是合适的选择,对于平足,足够的足弓支持特别重要,可以改善站立带来的疲劳。
机械支具辅助:

一项研究表明,Low-Dye绷带包扎法1月+外固定支具2月可以对70%患者有效。该研究将这种治疗方法与抗炎药、市售的鞋垫治疗相比,抗炎药的有效率33%,而市售的鞋垫治疗只有30%。
拉伸与力量练习:

可以减少风险因素——足内肌无力与跟腱紧张,29%有效。

方法:拉伸小腿后肌群——利用墙壁、台阶的拉伸锻炼

拉伸跖腱膜——饮料罐与网球的摇滚法

此外还有双指跟部的按摩与抓手巾练习以改善足内在肌的力量。
夜间夹板与行走支具:

夜间夹板用来拉伸小腿肌肉与跖腱膜,帮助跖腱膜恢果,但效果不确定。行走支具:减少足跟冲击,支持足弓,有效性为46%
抗炎药物治疗
有冷冻疗法,非甾体抗炎药治疗(NSAIDs)以及封闭治疗。
手术治疗:
包括三个方面:跖腱膜部分切断+神经减压+跟骨骨赘切除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3-20 12: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20: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资料,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7 18: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2 10: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踩踩,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3 16: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好好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5 09: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很好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2: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0 19: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 09: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要是把跟痛 一起鉴别就更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2 13: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很详细,受益了。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好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12: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期待有专门学术人员的共同维护这个平台,再次感谢王老师及相关人员提供的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12: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期待有专门学术人员的共同维护这个平台,再次感谢王老师及相关人员提供的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9 11: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 21: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8 0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31 12: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31 23: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请教手术指征与疗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1 16: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4 22: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不错的学习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手外科网 ( 鲁ICP备1603985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0762号

GMT+8, 2025-5-4 12:01 , Processed in 0.019170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技术支持:山东济南

© 2001-2013 中华手外科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