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8|回复: 0

腰椎管狭窄症穹顶形减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其疗效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5 0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椎板切除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基本手术方法之一,但椎板切除后带来的腰椎不稳、椎管后壁骨缺损处瘢痕组织增生、粘连导致术后再狭窄是国内外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许多学者为此设计改进手术方法。我院从2003年9月~2005年9月对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施行了穹顶形开窗减压术,但不同时间下床活动对其疗效的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因此,我们设计了一套功能锻炼的方法,探讨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9月~200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腰椎管狭窄症行穹顶形开窗减压术的患者。男39例,女41例,年龄26~77岁,平均44.51岁。病史1周~30年,平均6年8个月。全部患者均无腰椎手术史。术前X线证实均不伴有退行性腰椎侧凸和滑脱。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变节段、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病程、术前M-JOA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一)

  1.2.2手术方法简介

  麻醉成功后,患者俯卧于脊柱手术架上,腹部悬空。棘突刺针,C臂X光机透视定位,常规消毒术野并铺巾。以腰4-5椎管狭窄为例。取腰4棘突为中心纵切口长约6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腰背筋膜,钝性分离两侧骶棘肌,干纱布填塞止血。椎板拉钩牵开肌肉。用刃宽1.0cm骨刀切除腰4棘突及两侧椎板下1/3,并切除腰5棘突及两侧椎板上缘少许,呈形开窗。0.7cm骨刀切除腰4下关节突内缘1/3,自腰4椎板下缘断面向上潜行切除椎板内板至黄韧带起点处,0.7cm骨刀切除腰5上关节突内1/3,使椎管呈穹顶形扩大。如果合并椎间盘突出,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探查神经根管,完全松解神经根。

  对于三节段以上的椎管狭窄,我们行棘突掀起,减压后原位缝合。

  1.2.3功能锻炼方法(见表二)

  具体锻炼方法:①直腿抬高40~90度:10次/分,3~4次/日,逐渐增加次数和度数。②五点支撑过伸锻炼腰背肌:5~20个/次,2~3次/日,逐渐增加次数和个数。③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锻炼。根据改良的M-JOA评分表,采用电话或复查的方式进行随访。

  1.2.4改良的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法(简称M-JOA)。(见表三)

  1.3效果评定标准

  轻度≤10分,中度≤20分,重度≤30分。

  改善率=[(治疗前分值-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100%。分级标准,优:改善率≥70%。良:改善率50%~70%。可:改善率30%~50%。差:改善率<3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取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定量资料采用χ±s进行统计学描述。

  2结果

  两组术后改善率比较(x±s)结果。

  3讨论

  手术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术后早期活动、早期离床、早期功能锻炼是康复护理必须遵循的原则。针对腰椎管狭窄症,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多种手术方式,但常规腰椎管手术后患者因为卧床时间较长,体位的限制(平卧位为主),易引起压疮、尿潴留、便秘等并发症,而我院率先开展的穹顶形开窗减压术,椎管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疗效满意,已得到了生物力学实验的支持。

  这给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文献报道:康复效果与康复训练的早晚有关,与康复训练的持续时间关系不大。术后功能锻炼开始的时间影响着治疗效果,术后早期锻炼对预防神经根粘连和肌肉萎缩、促进肢体静脉回流、减轻肿胀、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周围组织粘连、增加周围肌肉群的力量、增强骨的负重能力、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手外科网 ( 鲁ICP备1603985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0762号

GMT+8, 2024-6-2 10:22 , Processed in 0.020087 second(s), 19 queries .

技术支持:山东济南

© 2001-2013 中华手外科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