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0|回复: 0

四大利空传言暴露主力意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3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开日K线图,人们可以发现:自去年9月份以来的六个底部间隔的时间都是1个月左右。每一个底部都是靠制造利空传言引发暴跌而实现的。这表明,随着基本面的变化、市场流通盘扩大、扩容加快、基金重仓和市场流动性的不足,主力机构无意也无力单边往上做,只能采用做市商的手法,即在箱型区域频繁制造震荡、高抛低吸,以曲线延伸直线,拓展个股收益。
四大利空传言暴露主力意图
李志林(忠言)
为什么去年11—12月份市场还是一片“创新高跨年度行情”的看多声,而元旦后却变成了“1季度没有行情”的看空声?为什么本周四一天内,一下子有四个利空传言(即所谓“一月剩余时间禁发贷款”,所谓“1月21日起调高印花税”,所谓“1月22日(周五)起央行将宣布加息”,所谓“去年保八任务虽然完成,但1月20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是利空”)能通过网络和手机短信传遍整个市场,造成连续暴跌?
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这首先与基金去年第四季度满仓并误判市场有关。当时基金和市场多数投资者一致认为,有创新高跨年度行情,以致仓位高达90%左右。但此梦想被管理层的超常规扩容和突然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所打破。于是,就由原先的“先往上做”改为“先往下做”,打出下影线。同时,年终结账离场机构,也需要通过砸石化双雄等大盘股,造成指数暴跌,获取再度进场的机会。而四大利空传言便是“往下做”的最好帮手。
其次,是基金换仓的需要。原先基金重仓的大多是大盘股,但由于股指期货效应大打折扣和银行股巨额再融资压力,基金只能换仓到中小盘股、高科技股、世博等区域概念股,先做年报行情。而只有靠四大利空传言,才能造成指数和中小盘股一起暴跌,机构才有低位换仓的可能。
再次,周期性震荡显示了主力的做市商操盘手法。打开日K线图,人们可以发现:9月1日2639点—9月29日2712点—11月2日2923点—11月27日3080点—12月22日3039点—1月23日3062点,这六个底部间隔的时间都是19—22个交易日,即1个月时间。每一个底部都是靠制造利空传言引发暴跌而实现的。这表明,随着基本面的变化、市场流通盘扩大、扩容加快、基金重仓和市场流动性的不足,主力机构无意也无力单边往上做,只能采用做市商的手法,即在箱形区域频繁制造震荡、高抛低吸,以曲线延伸直线,拓展个股收益。
最后,主力做盘的需要。利空传言最能让市场恐惧,逼投资者交出手中的筹码,减轻仓位,加大空头队伍,降低指数水位,从而使主力能利用1月20日后扩容相对宽松期,抓紧做“春耕”行情。
市场由去年底一致看“创新高、跨年度”,到今年1月一致认为“上半年没有行情”,这正构成了“冬播春收”的条件。都认为1季度没行情了,行情反而会突然降临。投资者应作好在3050—3250点区间做来回震荡、高抛低吸的准备,主要通过捕捉高科技、高送转、世博等区域热点个股的超大盘涨幅的机会,来实现“春收”的目标。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市场何以对利多麻木对利空敏感?
桂浩明
这段时间来,很多投资者感到纳闷:虽然不断有利多消息公布,但市场的反应却很麻木;而对那些利空消息(有些只能说是传闻),却十分敏感。这样一来,自然也就出现了股市不断下跌的局面。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对利多麻木而对利空敏感的现象呢?
从那些所谓的利多消息本身来看,可以发现其本身的“分量”是偏轻的,因此很难让投资者激发起强烈的做多热情。譬如说去年年底公布的对个人转让限售股征收所得税一事,当时的确不少人将其视为利多,认为这将对个人转让限售股产生抑制作用,有利于市场的稳定;但问题在于,如果持有者真要转让的话,不可能因为要交税而不转让,相反,此举实际上是向市场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对个人财产性收入征税开始了。这样一来,消息的利多作用自然也就要打些折扣。因此,其也就很难推动股市的上涨。
此后不久,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获准试点的消息公布。这无疑是一件大事情,在习惯认识中,这将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深入地发现价值以及提升大盘蓝筹股的交易价值。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消息的出台有利于大盘蓝筹股的上涨,并且由于其权重作用的因素,还会对股市的上行提供明显的动力。事实上,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高开;但是,随后大盘就开始了下行。为什么?这里有这样一些因素值得考虑:一是提出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对于市场而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人们对其早有预期,因此此刻的作用就比较有限了;二是由于市场资金有限,而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又是具有做空动能的,因此客观上还导致了部分资金的借此离场。于是,利多消息也就没有带来行情的预期表现。
那么,市场为什么有对利空很敏感呢?最近央行提高了准备金率,央票利率也出现了连续的上涨,而市场上一直有关于提高印花税的传闻出现。而这些消息与传闻,都导致了股市的明显下跌。初看起来,提高准备金率等并非针对股市,而且因为是首次提高,也不至于对流动性产生太大的实质影响。另外,提高印花税之类,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现在似乎都缺乏实施的可能。但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他应该是这样来考虑的,既然是首次提高准备金率,而且在不断提高央票利率,那么实际上是表明了政策出现了拐点,开始趋于紧缩。哪怕是这种紧缩还不会对股市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市场是讲预期的,在这个时候一定会把利空放大。而且一旦对后市有了看淡的观点,那么哪怕是传闻,也是宁信其有。再说了,提高印花税是某权威人士在权威杂志上提出的控制资产价格泡沫系列建议中的一条,也不能说是都空穴来风。
一句话,对利多麻木,是因为利多本身的正面效应有限;而对于利空敏感,则是因为对后市产生了偏空的预期。这样一来,在市场上就出现了一种很特殊的局面:该涨不涨,甚至是在该涨的时候出现下跌。这与其说是市场对消息面所作出的反应,不如更深入地将其视为是在特殊情况下市场情绪的一种表达,这就是说,此刻很多投资者实际上已经是在看空后市了。尽管现在还有很多分析与评论,喋喋不休地举出了现在应该看多的不少理由,但是至少从市场情绪方面,已经发出了一个明确的警示,也就是大家对行情不乐观了。对利多麻木,对利空敏感,只是这种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反过来说,对利多麻木而对利空敏感的状况出现时,人们对行情应该是高度警惕了。(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手外科网 ( 鲁ICP备1603985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0762号

GMT+8, 2024-6-15 14:59 , Processed in 0.019494 second(s), 18 queries .

技术支持:山东济南

© 2001-2013 中华手外科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