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hb 发表于 2010-1-25 23:34:00

刘小林教授领衔的神经支架材料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帖最后由 dochb 于 2010-1-25 23:37 编辑

刘小林教授领衔的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材料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山一院显微创伤骨科   何波朱庆棠

      由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办,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重大项目组织工程部分研讨会近日在南通召开。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863领域专家、特邀专家,以及包括我院刘小林教授在内的23个重大项目课题组专家出席会议。科技部发展计划司高技术研究发展处处长傅鸥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刘小林教授代表《组织工程神经及其支架材料的研制与应用》重大项目课题组在会议上介绍了课题研究进展,并就存在问题与专家和代表进行了交流。该课题组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下掌握了去细胞神经的制备技术,并用去细胞神经和成体干细胞构建出组织工程化神经。在猴子身上所做的实验表明去细胞神经可引导和支持再生神经通过神经缺损区,组织工程化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疗效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当。据此,该课题组与广州中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注册商品名为“神桥”。 该产品以人体外周神经为原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后去除了引起排斥反应的细胞成份,同时保留了神经的特殊的三维结构。使用该产品可免除手术切取自身神经带来的痛苦和神经功能丧失等后遗症,且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手术带来的创伤。该产品已通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安全性检测,并通过国家药监局批准备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正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多中心临床试验。目前在临床使用“神桥”修复上肢周围神经缺损,最长随访1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感觉得到初步恢复。这也就标志着我院朱家恺、刘小林领导的课题组围在绕神经移植修复材料的问题进行了20余年研究后,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专家组认为该重大项目立项以来,在组织工程技术、组织器官代用品和再生医学相关评价体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中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开发的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水平研究和生产基地,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准入规范,取得突出进展。该项目的实施对加快我国再生医学研究,并将再生医学研究成果尽快推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组织工程中心主任曹谊林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组织工程技术摆脱了“以创伤修复创伤”的救治方法,使再生医学得到进一步发展,为造福人类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曹谊林教授充分肯定了我院在神经再生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他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小林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国内外较早地涉足神经再生研究领域,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的研制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单一的神经支架并非最理想的神经缺损修复材料,也并不是刘小林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的终极目标。如何改造这种原始的桥接物,使其具有与神经更加接近的某些生物特性,构建组织工程化的人工神经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研究方向。至此,在大型灵长类动物猕猴身上试验,结果表明组织工程化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疗效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当。这为产品的升级换代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有望将该产品的研制工作推进到“十二五”863计划“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重大项目中去。随着研究的深入,来源充足、储存方便、使用便利的“组织工程神经库”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建立。相信在刘小林教授的带领下,课题组将取得更加喜人的成绩,造福广大周围神经缺损患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小林教授领衔的神经支架材料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